<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1. <tbody id="bmdbm"></tbody>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2. <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3. <tbody id="bmdbm"></tbody>
    1.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1. <bdo id="bmdbm"><strong id="bmdbm"></strong></bdo>
             
             
            聯系我們 英文版

            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2014年)

            時間:2021/04/20

            來源:COE

            瀏覽:

            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靠什么管,憑什么治?就要靠嚴明紀律。一九六四年十月,周恩來同志在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演出人員大會上作報告時說,毛澤東同志說我們黨是“一個有紀律的,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武裝的,采取自我批評方法的,聯系人民群眾的黨”,“毛澤東同志特別把有紀律放在最前面,這不是偶然的。因為這是決定黨能否堅持革命、戰勝敵人、爭取勝利的首要條件”。干部出問題,都是因為紀律的突破。必須嚴明黨的紀律,黨的各項紀律都要嚴。遵守黨的紀律是無條件的,要說到做到,有紀必執,有違必查,而不能合意的就執行,不合意的就不執行,不能把紀律作為一個軟約束或是束之高閣的一紙空文。

            ——習近平:《嚴明黨的組織紀律,增強組織紀律性》(2014年1月14日),選自《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9月版

             

            一九七八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進程,至今已經三十五年多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我們還要繼續前進。我們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

            ——習近平2014年2月7日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的答問

             

            我們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祿同志的事跡教育成長起來的。幾十年來,焦裕祿同志的事跡一直在我腦海中,焦裕祿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記得一九六六年二月七日,《人民日報》刊登了穆青等同志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我當時上初中一年級,政治課老師在念這篇通訊的過程中幾度哽咽,多次泣不成聲,同學們也流下眼淚。特別是念到焦裕祿同志肝癌晚期仍堅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頂著肝部,藤椅右邊被頂出一個大窟窿時,我受到深深震撼。后來,我當知青、上大學、參軍入伍、當干部,我心中一直有焦裕祿同志的形象,見賢思齊,總是把他當作榜樣對照自己。焦裕祿同志始終是我的榜樣。一九九〇年七月十五日,我任福州市委書記時,以《念奴嬌》的詞牌填了一首《追思焦裕祿》,發表在《福州晚報》上。李雪健主演的電影《焦裕祿》,我看過不止一遍。我到中央工作后,二〇〇九年四月到河南調研時專程來過蘭考,瞻仰了焦裕祿烈士紀念碑,參觀了焦裕祿事跡展,看了焦裕祿同志當年栽下的泡桐樹,看望了焦裕祿同志親屬,開了一個學習焦裕祿精神座談會,專門就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了一個講話,提了五個方面的要求。

            ——習近平2014年3月18日在河南省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

            五四運動形成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五四運動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歷史洪流中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青春樂章。

            五四精神體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近代以來追求的先進價值觀。愛國、進步、民主、科學,都是我們今天依然應該堅守和踐行的核心價值,不僅廣大青年要堅守和踐行,全社會都要堅守和踐行。

            ——習近平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

             

            要加強黨史學習教育,努力從黨走過的風云激蕩的歷史中、從黨開創和不斷推進的偉大事業中、從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長期實踐中,深化對黨的信賴,堅定對黨的領導的信念。

            ——習近平2014年5月8日在同中央辦公廳各單位班子成員和干部職工代表座談時的講話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之所以能夠取得世所罕見的巨大成就,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之所以能夠大幅度提升,都同我們堅定不移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作用是分不開的。

            ——習近平2014年5月26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我國歷史上有很多少年英雄的故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中也涌現了大批少年英雄,他們中不少人的名字同學們可能都聽說過。過去電影《紅孩子》《小兵張嘎》《雞毛信》《英雄小八路》《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說的就是一些少年英雄的故事。

            ——習近平2014年5月30日在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主持召開座談會時的講話

             

            93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艱巨卓絕的斗爭,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成就,使中華民族的命運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實踐證明,我們黨是一個堅持科學理論武裝、先進性特征鮮明的黨,是一個一切為了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是一個經受得住各種風險考驗、不斷成熟自信的黨,始終是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力量。我們取得的成績越大,人民贊揚我們的聲音越多,我們越要清醒認識黨的歷史和現實、優勢和缺點、成績和不足、矛盾和問題,堅持從嚴治黨,切實把黨管理好、建設好。

            ——習近平2014年6月30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鄧小平同志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者,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創立者。

            110年前,鄧小平同志出生在四川省廣安縣協興鄉牌坊村。當時,中國正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之中,中國正遭受著帝國主義列強的欺凌和封建統治的壓迫,社會動蕩不已,人民饑寒交迫,民族危在旦夕。面對深重的民族災難和激烈的社會矛盾,為改變中華民族的悲慘命運,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進行著艱辛探索和頑強抗爭。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孕育了鄧小平同志救國救民的理想和追求。他16歲遠渡重洋勤工儉學,并在那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矢志不渝為黨和人民事業奮斗了70多年。

            ——習近平2014年8月20日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抗擊侵略、救亡圖存成為中國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的共同意志。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國人民義無反顧投身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

            習近平2014年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9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前仆后繼、持續奮斗,把貧窮落后的舊中國變成了日益走向繁榮富強的新中國。

            ——習近平2014年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充分證明: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1840年以來特別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對其他救國途徑的嘗試全部碰壁之后作出的歷史性選擇,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福祉。我們一定要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矢志不渝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

            ——習近平2014年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在中國人民頑強前行的偉大斗爭中,中國共產黨誕生了。自成立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以實現中國人民當家作主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為“索我理想之中華”矢志不渝,“喚起工農千百萬”,進行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終于徹底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億萬中國人民從此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這一偉大歷史事件,從根本上改變了近代以后中國內憂外患、任人宰割的悲慘命運。

            ——習近平2014年9月5日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勝利后,國家政權應該怎樣組織?國家應該怎樣治理?這是一個關系國家前途、人民命運的根本性問題。經過實踐探索和理論思考,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答案。早在1940年,毛澤東同志就說到:“沒有適當形式的政權機關,就不能代表國家。中國現在可以采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省人民代表大會、縣人民代表大會、區人民代表大會直到鄉人民代表大會的系統,并由各級代表大會選舉政府。”

            新中國的誕生,為中國人民把這一構想付諸實踐奠定了前提、創造了條件。1949年9月,具有臨時憲法地位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莊嚴宣告,新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954年9月,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習近平2014年9月5日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怎樣對待本國歷史?怎樣對待本國傳統文化?這是任何國家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都必須解決好的問題。我們黨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的進程中,一貫重視學習和總結歷史,一貫重視借鑒和運用歷史經驗。歷史雖然是過去發生的事情,但總會以這樣那樣的方式出現在當今人們的生活之中。

            ——習近平2014年10月13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進步,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浴血斗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歷程,古老中國的深刻變化和13億中國人民極為豐富的生產生活,為文藝創作提供了極為肥沃的土壤,值得寫的東西太多了。只要我們與人民同在,就一定能從祖國大地母親那里獲得無窮的力量。

            ——習近平2014年10月15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我們永遠不要忘記老區,永遠不要忘記老區人民,要一如既往支持老區建設,關心老紅軍、“五老”同志和軍烈屬的生活,經常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請他們言傳身教,確保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薪火相傳。

            ——習近平2014年10月31日在福建古田同老紅軍、軍烈屬和“老地下黨員、老游擊隊員、老交通員、老接頭戶、老蘇區鄉干部”代表座談時的講話

                                           
                                                                           

            上一篇: 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2012年11月8日至2013年12月31日) 下一篇: 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2015年)

            相關文章

            花蝴蝶看片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