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1. <tbody id="bmdbm"></tbody>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2. <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3. <tbody id="bmdbm"></tbody>
    1.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1. <bdo id="bmdbm"><strong id="bmdbm"></strong></bdo>
             
             
            聯系我們 英文版

            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2012年11月8日至2013年12月31日)

            時間:2021/04/21

            來源:COE

            瀏覽:

             

            兩年來,結合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在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中普遍開展了理論學習研討、黨性黨史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等形式多樣的活動,開展了學習郭明義、楊善洲等先進人物模范事跡和崇高精神的活動。通過這些思想教育活動,增強了黨員和干部創先進、爭優秀的意識和內生動力,為創先爭優活動取得成效提供了思想保證。

            ——習近平:《堅持不懈推進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在全國創先爭優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選自《黨建研究》,2012年第6期

             

            我們的民族是偉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近代以后,我們的民族歷經磨難,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自那時以來,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無數仁人志士奮起抗爭,但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團結帶領人民前仆后繼、頑強奮斗,把貧窮落后的舊中國變成日益走向繁榮富強的新中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習近平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制定和完善黨章。黨的一大制定了黨綱,黨的二大制定了我們黨的第一部黨章。在90多年的奮斗歷程中,我們黨總是認真總結革命建設改革的成功經驗,及時把黨的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的重要成果體現到黨章中,從而使黨章在推進黨的事業、加強黨的建設中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

            ——習近平:《認真學習黨章 嚴格遵守黨章》(2012年11月16日),據新華社北京2012年11月19日電

             

            《復興之路》這個展覽,回顧了中華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華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華民族的明天,給人以深刻教育和啟示。中華民族的昨天,可以說是“雄關漫道真如鐵”。近代以后,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之重、付出的犧牲之大,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但是,中國人民從不屈服,不斷奮起抗爭,終于掌握了自己的命運,開始了建設自己國家的偉大進程,充分展示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的今天,正可謂“人間正道是滄桑”。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總結歷史經驗,不斷艱辛探索,終于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這條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華民族的明天,可以說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經過鴉片戰爭以來170多年的持續奮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的前景。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回首過去,全黨同志必須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審視現在,全黨同志必須牢記,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來,全黨同志必須牢記,要把藍圖變為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我們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

            ——習近平2012年11月29日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講話

             

            如果沒有鄧小平同志指導我們黨作出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我們國家要取得今天的發展成就是不可想象的。可以說,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歷史上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新時期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中國發展的實踐證明,當年鄧小平同志指導我們黨作出改革開放的決策是英明的、正確的,鄧小平同志不愧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不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者。

            ——習近平2012年12月7日至11日在廣東考察工作時的講話

             

            馬克思主義必定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不可能一成不變,社會主義從來都是在開拓中前進的。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鄧小平同志為它確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這篇大文章上都寫下了精彩的篇章。現在,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30多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巨大成就,加之新中國成立以后打下的基礎,這是它得以站得住、行得遠的重要基礎。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把握,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這一點不容置疑。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還面臨很多沒有弄清楚的問題和待解的難題,對許多重大問題的認識和處理都還處在不斷深化的過程之中,這一點也不容置疑。對事物的認識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而對社會主義這個我們只搞了幾十年的東西,我們的認識和把握也還是非常有限的,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和發展。

            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社會主義,一定要有發展的觀點,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我們說過,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我們過去取得的實踐和理論成果,能夠幫助我們更好面對和解決前進中的問題,但不能成為我們驕傲自滿的理由,更不能成為我們繼續前進的包袱。我們的事業越前進、越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就會越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多,面對的不可預料的事情就會越多。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我們適應新形勢、認識新事物、完成新任務的根本思想武器。全黨同志首先是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點,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揮歷史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清醒認識世情、國情、黨情的變和不變,永遠要有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精神,銳意進取,大膽探索,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現實生活中和群眾思想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不斷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

            ——習近平2013年1月5日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的講話

             

            我們黨始終堅持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要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黨章明確規定,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黨章同時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的共產主義最高理想,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充分發展和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想一下子、兩下子就進入共產主義,那是不切實際的。鄧小平同志說,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幾十代人,那是多么長啊!從孔老夫子到現在也不過七十幾代人。這樣看問題,充分說明了我們中國共產黨人政治上的清醒。必須認識到,我們現在的努力以及將來多少代人的持續努力,都是朝著最終實現共產主義這個大目標前進的。同時,必須認識到,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歷史過程,我們必須立足黨在現階段的奮斗目標,腳踏實地推進我們的事業。如果丟失了我們共產黨人的遠大目標,就會迷失方向,變成功利主義、實用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的最高綱領和基本綱領的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綱領,概言之,就是建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既是從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的,也沒有脫離黨的最高理想。我們既要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懷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貫徹執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做好當前每一項工作。

            革命理想高于天。沒有遠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離開現實工作而空談遠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在我們黨90多年的歷史中,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了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犧牲,靠的就是一種信仰,為的就是一個理想。盡管他們也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會在自己手中實現,但他們堅信,只要一代又一代人為之持續努力,一代又一代人為此作出犧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實現,正所謂“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

            ——習近平2013年1月5日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的講話

             

            事實一再告訴我們,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分析沒有過時,關于資本主義必然消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也沒有過時。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資本主義最終消亡、社會主義最終勝利,必然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我們要深刻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自我調節能力,充分估計到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軍事方面長期占據優勢的客觀現實,認真做好兩種社會制度長期合作和斗爭的各方面準備。在相當長時期內,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還必須同生產力更發達的資本主義長期合作和斗爭,還必須認真學習和借鑒資本主義創造的有益文明成果,甚至必須面對被人們用西方發達國家的長處來比較我國社會主義發展中的不足并加以指責的現實。我們必須有很強大的戰略定力,堅決抵制拋棄社會主義的各種錯誤主張,自覺糾正超越階段的錯誤觀念。最重要的,還是要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不斷壯大我們的綜合國力,不斷改善我們人民的生活,不斷建設對資本主義具有優越性的社會主義,不斷為我們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習近平2013年1月5日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的講話

             

            道路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毛澤東同志指出:“革命黨是群眾的向導,在革命中未有革命黨領錯了路而革命不失敗的。”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國實際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種獨立自主的探索精神,這種堅持走自己路的堅定決心,是我們黨不斷從挫折中覺醒、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真諦。魯迅先生有句名言: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要我們堅持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就一定能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一定能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習近平2013年1月5日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的講話

             

            各級領導干部還要認真學習黨史、國史,知史愛黨,知史愛國。要了解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的來龍去脈,汲取我們黨和國家的歷史經驗,正確了解黨和國家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這對正確認識黨情、國情十分必要,對開創未來也十分必要,因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習近平2013年3月1日在中共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在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勞動模范始終是我國工人階級中一個閃光的群體,享有崇高聲譽,備受人民尊敬。

            在革命戰爭年代,“邊區工人一面旗幟”趙占魁、“兵工事業開拓者”吳運鐸、“新勞動運動旗手”甄榮典等勞動模范,以“新的勞動態度對待新的勞動”,積極參加義務勞動,全力支援前線斗爭,帶動群眾投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事業。

            新中國成立后,“高爐衛士”孟泰、“鐵人”王進喜、“兩彈元勛”鄧稼先、“知識分子的杰出代表”蔣筑英、“寧肯一人臟、換來萬人凈”的時傳祥等一大批先進模范,響應黨的號召,帶動廣大群眾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王進喜以“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氣概,帶領石油工人為我國石油工業發展頑強拼搏,“鐵人精神”“大慶精神”成為激勵各族人民意氣風發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

            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藍領專家”孔祥瑞、“金牌工人”竇鐵成、“新時期鐵人”王啟明、“新時代雷鋒”徐虎、“知識工人”鄧建軍、“馬班郵路”王順友、“白衣圣人”吳登云、“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吳大觀等一大批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帶動群眾銳意進取、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國家和人民建立了杰出功勛。

            ——習近平2013年4月28日在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時的講話

             

            我們黨已經走過了九十二年的光輝歷程,我們的人民共和國已經走過了六十四年的光輝歷程。九十二年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持續不斷的偉大奮斗,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集中體現為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進行了社會主義建設,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三是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三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今日之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和國際競爭力空前提高,全黨全國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目標奮力前進。

            ——習近平2013年6月25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的九十二年奮斗,不僅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實踐成果,而且積累了治黨治國的豐富經驗。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領導干部通過學習黨史、國史,認識和把握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創造的豐富經驗,可以獲得思想的啟迪、知識的武裝,提高工作本領,站在歷史的深厚基礎上更加堅定地走向未來。

            ——習近平2013年6月25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學習黨史、國史,是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我們要繼續加強對黨史、國史的學習,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現實工作、更好走向未來。

            ——習近平2013年6月25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必須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加強黨的建設,是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客觀要求。毛澤東同志在總結中國革命勝利的經驗時,把黨的建設作為三大法寶之一提了出來。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都高度重視加強自身建設。加強黨的建設,既有日常的經常性工作,也有集中行動。延安整風就是集中行動,使全黨端正了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破除了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明確了今后努力方向,對奪取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勝利產生了巨大推動作用。在全國執政后,我們黨也一直高度重視加強黨的建設。遠的不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就先后開展了整黨、“三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先進性、科學發展觀等學習教育實踐活動,對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提高黨的領導能力和執政能力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習近平2013年6月25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我們一定要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一百七十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取得巨大成就,但繼續向前推進仍然是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

            ——習近平2013年6月25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政治上堅定,關鍵要理論上堅定。軍委的同志要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國史黨史軍史,打牢思想根基,堅定理想信念,始終與黨同心同德,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中央軍委保持高度一致。黨叫干什么就堅決干,黨不允許干什么就堅決不干,帶頭維護中央權威,維護軍委權威,不能有半點含糊。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確保槍桿子永遠掌握在忠于黨的可靠的人手中。

            ——習近平2013年7月7日至8日在中央軍委專題民主生活會上的講話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這場偉大革命,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現在,走過了三十五年極不平凡的歷程。事實證明,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習近平2013年7月23日在武漢主持召開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時的講話

            1

            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劍,著眼于團結和爭取大多數,有理有利有節開展輿論斗爭,幫助干部群眾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對那些惡意攻擊黨的領導、攻擊社會主義制度、歪曲黨史國史、造謠生事的言論,一切報刊圖書、講臺論壇、會議會場、電影電視、廣播電臺、舞臺劇場等都不能為之提供空間,一切數字報刊、移動電視、手機媒體、手機短信、微信、博客、播客、微博客、論壇等新興媒體都不能為之提供方便。

            ——習近平2013年8月19日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只要國內外大勢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不能也不應該改變。這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100年不動搖的根本要求,也是解決當代中國一切問題的根本要求。同時,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

            ——習近平2013年8月19日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的歷程,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給黨和國家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給事業前進增添強大動力,黨和人民事業就是在不斷深化改革中波浪式向前推進的,就是在改革從試點向推廣拓展、從局部向全局推進中不斷發展的。沒有改革開放,我們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大好局面。

            ——習近平2013年11月12日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我們黨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視在思想上建黨,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和武裝全黨。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1937年夏,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應抗日軍政大學之邀,親自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并為此撰寫了《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在撰寫這個提綱的過程中,誕生了《實踐論》和《矛盾論》等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重要哲學著作。

            ——習近平2013年12月3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歷史就是歷史,歷史不能任意選擇,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不論發生過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論出現過什么苦難和困難,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的斗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斗史,中華人民共和國60多年的發展史,都是人民書寫的歷史。歷史總是向前發展的,我們總結和吸取歷史教訓,目的是以史為鑒、更好前進。

            ——習近平2013年12月26日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確道路是多么不容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黨和人民在歷史新時期把握現實、創造未來的出發陣地,沒有它提供的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沒有它積累的思想成果、物質成果、制度成果,改革開放也難以順利推進。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

            ——習近平2013年12月26日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我們要把黨和人民90多年的實踐及其經驗,當做時刻不能忘、須臾不能丟的立身之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毫不動搖走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開辟出來的正確道路。

            ——習近平2013年12月26日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我們黨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長期實踐中,歷來堅持獨立自主開拓前進道路,這種獨立自主的探索和實踐精神,這種堅持走自己的路的堅定信心和決心,是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立足點,也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

            ——習近平2013年12月26日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現在,國內國外、網上網下都有一些言論,貶低中華文化,否定中華民族的歷史貢獻,否定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奮斗史,歪曲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歪曲改革開放的歷史。這些就是負能量,增加正能量就要對著負能量去有的放矢,正面交鋒。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要加大正面宣傳力度,而且要經常講、反復講。要通過學校教育、理論研究、歷史研究、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等多種方式,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比如,像戚繼光抗倭、馮子材抗法、鴉片戰爭、甲午海戰、抗日戰爭、抗美援朝戰爭這些歷史,都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愛國主義精神,創作更好更多的精品力作,以長中國人志氣,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習近平2013年12月30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上一篇: 黨的歷史是豐富生動的教科書——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習黨的歷史的重要論述 下一篇: 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2014年)

            相關文章

            花蝴蝶看片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