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1日,由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和廈門一中共同舉辦的聯合科普活動在廈門大學海洋科技博物館拉開帷幕。本次活動以“探索智慧海洋”為主題,以數字化和人工智能體驗為亮點,來自廈門一中的37名初中生在互動探究型的科普實踐中體驗到了海洋科技創新的力量。

本次科普活動包括博物館參觀、數字化體驗和機器人制作三個環節。學生們首先被分為兩組,第一組跟隨講解志愿者的腳步,穿梭于綜合展區、海洋地質展區與海洋生物展區之間,聆聽豐富多彩的展品介紹,了解相關的文化歷史知識,沉浸于海洋世界中,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


與此同時,第二組同學正輪流佩戴VR眼鏡,跟隨南海科考人員們潛入海底,感受深海世界的獨特魅力。鏡頭里一條條顏色鮮艷的游魚,各色各樣的珊瑚,優哉游哉的海龜……神秘的海底世界無不讓同學們驚訝和著迷,同時,他們也連連稱贊廈大海洋人不懼艱險、勇闖深海的科學精神。
兩個小組的活動結束后,同學們進入數字化與人工智能的海洋世界,參觀廈門大學張宇教授團隊研發的水下機器魚。部分同學親自體驗了用手機指揮機器魚運動,隨著指令機器魚在仿生態魚缸中上下左右移動,像是在翩翩起舞,這一場景令在場同學興奮不已,驚嘆于科技的力量。


活動的最后是同學們最期待的組裝機器人環節,這一活動由張朝霞老師指導。她詳細介紹了電機和聲控知識,并耐心講解了制作過程中的誤區和難點,學生們便開始動手創作了起來。上螺絲、裝輪子、連線、拼裝,聲控小機器人很快就制作完畢了,機器人通電后,在加油聲中順利行駛起來,看著自己親手創作的機器人,同學們成就感滿滿,真正體會到了科學實驗的嚴謹和樂趣。


此外,同學們還在博物館研發的虛擬海洋博物館上進行網上沖浪,體驗“走進藍色海洋”“多彩的海洋生物”“向海圖強”三個展區。其中,“舌尖上的海洋”“會發光的魚”等欄目深受同學們喜愛。
本次活動是博物館積極響應和落實國家“雙減”和“五項管理”等號召,配合廈門市中小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中小學教育科普質量、促進中學生全面發展的實際舉措,極大激發了同學們走近海洋、了解海洋、關心海洋的興趣和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