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1. <tbody id="bmdbm"></tbody>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2. <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3. <tbody id="bmdbm"></tbody>
    1.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1. <bdo id="bmdbm"><strong id="bmdbm"></strong></bdo>
             
             
            聯系我們 英文版

            我院在2022年全國科普日福建省主場活動上喜獲3項榮譽

            時間:2022/09/21

            來源:COE

            瀏覽:

            9月14日,2022年全國科普日福建省主場活動啟動儀式在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新聞發布廳舉行,我院喜獲三項榮譽。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海洋與地球學院教授焦念志獲評“第五批閩江科學傳播學者”,廈門大學海洋科技博物館榮獲“2022年度十佳科普教育基地”并獲得第四批“福建省科技館分館”授牌,成為福建省科技館海洋科技分館,海洋與地球學院高級工程師張朝霞獲評“十佳科普志愿者”。

            氣候變化是當今最大的全球性環境問題。焦念志院士長期致力于“微型生物碳泵(MCP)與氣候變化”的研究,過去一年,他通過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碳大會”、金磚國家工業互聯網與數字制造發展論壇-“工業互聯網培育工業綠色發展動能”專題論壇、“2020-2021中日高層次科學家研討交流活動(海洋環境)”等高層次會議,以及福建省委“新福建大講堂”、全國各高校專題報告會等向國內外學界和各類群體宣傳普及海洋碳匯知識,提出海洋碳匯致力于服務“碳中和”國家戰略需求的重大意義及目標。

            廈門大學海洋科技博物館創建于2016年4月,依托廈門大學海洋學科深厚的學科基礎和資源優勢,以創新科技和科研成果轉化為特色,開創不同主題的互動探究型的科普教育及實踐活動,建立了青少年科普教育理論體系,為科普實踐提供了精細化的指導。博物館科普活動不僅注重“引進來”,還主動“走出去”,到社區、中小學和企業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普實踐活動,年度線上線下科普活動逾40場,獲得了公眾的廣泛認可。博物館于2021獲評“福建省十佳科普基地”,2022年獲批中國科協命名的2021-2025(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張朝霞主要從事廈門大學海洋科技博物館的管理工作。她積極推廣海洋科普理念,不僅組建了一支大學生科普志愿者隊伍,還與學院教師一同組成導師團隊,指導大學生開展科技創新科普工作,致力于打造廈大海洋特色的科普服務品牌。近年來,她與團隊成員積極走進中小學校和社區,開創了基于科研成果轉化的、有主題的互動探究型科普活動,提供科技創新科普延時服務項目,助力“雙減”政策。


            上一篇: 探索智慧海洋—— 我院與廈門一中舉辦的聯合科普活動拉開帷幕 下一篇: 我院為新教師“第一堂課”舉行引薦勉勵儀式

            相關文章

            花蝴蝶看片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