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中的成長,不是讓我們做到了什么,而是我們在過程中越來越懂得自己可以去做什么。”海洋與地球學院蔚藍社“無冬之島”廈門營隊員鮑迪在閉營式的總結發言得到了營員們的共鳴。2012年8月2日上午,為期12天的“無冬之島”廈門營在海洋樓A205正式閉營,隊員們分別進行了底棲組、水質組、藍地圖組、調查組的成果展示,分享實踐故事,收獲成長經驗。
該實踐隊作為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重點關注的團隊由學院黨委廖志丹副書記、團委黃德強副書記帶隊,在學院鄭愛榕副院長、王德祥老師的指導下開展廈門無人島的調研實踐。實踐開展中得到了國家海洋局、廈門海洋與漁業局、紅樹林保育聯盟等的大力支持。據悉,在去年的4月12日,國家海洋局公布了我國第一批開發利用無居民海島名錄,涉及山東、江蘇、浙江、福建、海南等8個省區,共計176個無居民海島。然而,無人島開發國內幾乎沒有成功的例子,而因開發導致的生態破壞已讓中國沿海小島加速消失。蔚藍社“無冬之島”廈門營本著對海洋的熱愛及對無人島開發現狀的擔憂,深入廈門周邊海域之火燒嶼、鱷魚嶼、大嶼、猴嶼以及寶珠嶼進行實地考察,進行無人島宣傳與保護工作、繪制藍地圖并形成調研報告。
深入無人島 調研采樣本
7月23日,“無冬之島”實踐隊員奔赴火燒嶼進行實地調研。由于火燒嶼一期開發工程的失敗,目前島上正在建設以白海豚保護基地為主題的二期工程。實踐隊員分批對海島步行環繞以獲取藍地圖制作的基本資料,同時對火燒嶼灘涂與附近海域分別進行底棲生物樣本采集和水質樣本的采集工作來獲得第一手資料,讓隊員們對火燒嶼有一個更加全面客觀的認識。
7月25日,實踐隊來到鱷魚嶼,在就鱷魚嶼的底棲生物與水質樣本采集、藍地圖制作工作的同時,對島嶼少主人林大聲進行訪談,了解了目前開發鱷魚嶼所面臨的困境:諸如灘涂被生活在周圍的漁民搶占來進行漁場養殖;其他機構期望通過開發鱷魚嶼來獲取經濟利益;缺少政府的支持以及鱷魚嶼面積的逐年縮小等。隊員們決定在做好無人島調研的同時與鱷魚嶼主人進行長期合作關系,來共同保護鱷魚嶼。
7月27日,在征得廈門大嶼白鷺保護區管理處的同意后,實踐隊登上大嶼,近距離觀察白鷺,對白鷺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并感受到大嶼對白鷺保護的重要性。實踐隊員們還與中國紅樹林保育聯盟聯手在大嶼進行紅樹林復種,此次紅樹林復種了2000株桐花樹幼苗。
7月28至29日,為了解猴嶼目前生態修復情況以及寶珠嶼現狀,實踐隊又先后登上猴嶼與寶珠嶼,對整個島嶼進行藍地圖制作奠基。其中猴嶼目前生態修復狀況良好,植被較為豐富,而寶珠嶼卻因無人管理而導致島內垃圾遍地,幾成廢島。對于寶珠嶼,實踐隊員們呼吁凡是上島公民均因遵守環保守則,以避免對寶珠嶼的進一步傷害。
登島行動結束后,讓“無冬之島”更客觀地了解到廈門附近海域無人島的開發現狀及其資料,為繪制藍地圖積累了第一手的資料,也為接下來的島嶼生態經濟評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繪制藍地圖 宣傳藍色夢
在實地調查各個島嶼之后,實踐隊于7月24日來到廈門大嶼白鷺保護區管理處對其工作人員朱開建先生進行了訪談。采訪過程中,營員們不僅了解到許多關于大嶼白鷺保護的情況,同時也對廈門其他無人島開發的現狀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此次訪談還為即將進行的島嶼生態經濟評估提供了有力幫助,進一步推動了活動的進展。
同日下午,實踐隊分別在廈門中山公園和第一碼頭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廈門市民及游客對于無人島的認知情況。在進行問卷回收整理及訪談記錄后,實踐隊員們了解到同是廈門市民,老一輩對無人島的認識與關注更多,對無人島開發歷史有進一步認識。雖然人群中對無人島的開發有贊成有反對,但都堅信,不管如何開發,環境保護要放在第一位。
8月1日,“無冬之島”實踐隊于中山公園開始本次實踐活動成果的宣傳。隊員們展示了手繪的藍地圖,并對中山公園過路行人進行活動講解成果展示。通過投影儀播放實踐隊自制無人島活動紀錄片,引得眾多行人駐足觀看。藍地圖是傳統概念中綠地圖在海島的延伸,它用統一的圖示,標注出自然勝景、動植物分布、基礎建設、生態資源、環境資訊、交通步道甚至污染情況等十幾類信息,共同組成一幅反映人文生態景觀的綜合圖譜。
不僅如此,“無冬之島”廈門營設計了宣傳手冊、營歌、隊服和營徽,并印制了無人島宣傳書簽3000份分別于6月中旬在廈大漳州校區廣作宣傳,同時還在人人網、優酷、新浪微博等多個網絡媒體進行實踐宣傳,讓更多人了解無人島,認識無人島,繼而保護無人島。
實驗精分析 評估眾海島
從火燒嶼及鱷魚嶼采樣之后,實踐隊實驗組于7月下旬在海洋樓實驗室進行樣本分析。“我們都是大一大二的學生,有些專業實驗技能學習還未開課,但我們通過這次實踐提前進入實驗室,而且還取得較為精確的數據,這真是讓人振奮的事情。”水質組組長黃杰如是說。其中,隊員們對海水樣本從COD、溶解氧、PH、鹽度、營養鹽等方面進行分析,并得到專業老師及研究生學長學姐的幫助和指導。大家逐步熟練實驗操作并圓滿完成實驗環節,增進了對無人島環境的進一步認識。預期實踐隊將以實驗數據為基礎,在8月20日左右形成一份較為詳細而準確的關于島嶼生態經濟開發的島嶼評估書提交給廈門海洋與漁業局以及廈門市科學技術協會。
“今天雖然閉營了,但是社會實踐遠沒有結束。”帶隊老師廖志丹在閉營式上對隊員們提出希望。她希望隊員們能珍惜此次實踐經歷,把無人島的調研長期化、常態化地開展下去,同時結合世界地球日、國際海洋日等契機做好科普宣傳工作。是的,營期雖然結束了,但保護無人島的藍色責任仍將延續下去。隊員們在實踐中不僅結合海洋學科專業知識學以致用,而且收獲了友情體會到團隊合作的意義,同時更切身感受到身為當代大學生的責任與使命。“青春九十年,報國永爭先。”隊員將不負青春,在保護無人島的具體行動點滴之中踐行報國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