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1. <tbody id="bmdbm"></tbody>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2. <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3. <tbody id="bmdbm"></tbody>
    1.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1. <bdo id="bmdbm"><strong id="bmdbm"></strong></bdo>
             
             
            聯系我們 英文版

            長風破浪勇攀峰 ——走進全國海洋知識競賽廈門大學代表隊

            時間:2012/11/16

            來源:校報學生記者

            瀏覽:

                11月2日,由國家海洋局、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政治部共同主辦的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海洋知識競賽電視總決賽在廈門電視臺舉行。我校代表隊出征大賽并喜獲總決賽一等獎。在一等獎的背后,這個團隊付出了怎樣的汗水,學校又給予了他們怎樣的支持呢?接下來,讓我們走進這個獲得驕人戰績的團隊。

                重溫賽場——智慧與速度的較量

                此次參加競賽的廈門大學代表隊由海洋與地球學院本科生林秋琳、黃雄偉、劉輝、王毅、藺楠和生命科學學院本科生喬幕臻組成。該隊在帶隊教師——海洋與地球學院柯宏偉博士的帶領下,作為珠海賽區第一名勇闖決賽,最終拿下團體一等獎。

                隊員們對于當時的比賽場景依舊記憶猶新。隊長林秋琳告訴記者,因為去年在分賽區比賽中輸給了貴州師范大學,僅得到了分賽區三等獎,所以這次參賽,隊員們壓力很大。珠海分賽中,代表隊便遇到了強勁的對手——中山大學。由于前幾輪各隊得分旗鼓相當,隊員們制勝的關鍵在于最后一題的勝負與否,這將決定我隊能否入圍全國總決賽。憑借敏捷的反應和良好的知識儲備,隊員們最終擊敗了中山大學,斬獲珠海賽區第一名。

                全國總決賽中,我校代表隊與浙江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高校代表隊相抗衡,最終花落誰家更是充滿懸念。總決賽分為四個環節:第一環節“旗開得勝”為必答題,由每個隊員各答一題;第二環節“過關斬將”更為苛刻,只要答錯一題便失去該環節剩余的答題機會;第三環節“搶先出擊”為搶答題,考驗參賽者的反應速度和知識儲備;而第四環節“出奇制勝”作為一個比猜環節,對隊員之間的默契程度進行了考驗。憑借著過人的心理素質和充分的賽前儲備,代表隊最終拿下團體一等獎,在廈門大學出征海洋知識競賽的歷程上實現了新的突破。

            天道酬勤——功夫不負有心人

                從10月21號接到比賽通知,到10月23號組隊,再到珠海分賽區復賽,最后到11月2號電視總決賽,隊員們的籌備時間只有短短十幾天。在這十幾天里,隊員們頂著極大的壓力,拼盡所能地為比賽而準備。

                作為去年的參賽代表隊指導教師,柯宏偉老師臨危受命,再次成為了帶隊教師。同時,柯宏偉老師也參與了隊員的選拔。柯老師告訴記者,本次的參賽隊員由去年的候補隊員和校級海洋知識競賽模擬賽中表現優異者構成。在隊員的選拔上,重在考察是否有大型比賽的參賽經驗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組隊后,隊員們便開始了緊張的籌備。除了隊員們分工合作研讀題庫外,隊員們還要準備時事、法律等方面知識。柯宏偉老師在賽前也通過你問我答、搶答等方式著重培養隊員的團隊協作能力。這次參賽,時間短、任務重、涉及知識面廣。而且,隊員們深知,今年的參賽機會是校學生處、校團委特地為他們爭取來的,因此,他們懷著要為校爭光的迫切心情,深恐辜負了學校的期望。

                據悉,在比賽備戰過程中,隊員們常常熬夜攻讀,每天的休息時間僅為四五個小時。柯老師也努力為隊員們減壓,常常為他們送愛心夜宵作為鼓勵。珠海分賽區比賽前夕,隊員們還一起在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的校園內散步,共同舒緩壓力。柯老師告訴記者,隨著隊員們知識儲備越來越豐富,心理狀態也逐漸平穩,在比賽當天自己對隊員們能夠不負眾望地奪魁充滿了信心。

                談及今年的參賽經驗,隊員喬慕臻告訴記者,快速敏捷的反應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十分重要,希望下屆隊員著重培養這方面的能力。

                被問及在本次比賽中有何收獲時,隊長林秋琳告訴記者,由于本次競賽涵蓋的內容包括海洋政策、海洋地理、海洋軍事等方面,自己的知識面得到了拓寬。除此之外,在短時間內籌備比賽,鍛煉了很好的抗壓能力,而最重要的,則是收獲了友情以及同其他學校交流的機會。 

            革故鼎新——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通過柯宏偉老師的介紹,我們了解到本次比賽獲勝的關鍵在于知識面的寬闊度。由此看來,我校團隊能夠在全國海洋知識競賽電視總決賽中獲得團體一等獎與近年來我校海洋與地球學院的教學改革與創新是密不可分的。

                2011年,我校海洋與環境學院進行學科重組,成立了地學部,下設海洋與地球學院和環境與生態學院。此次學科的細化和拓展促進了學生對與專業知識的更深入了解,有益于海洋與地球學院的學生能夠更專注于對海洋科學問題的研究,而環境與生態學院的學生也能夠更好地掌握環境與監測的知識。兩院一直保持著密切的交流,雖然專業性變得更強了,學生的知識面卻因此更加擴大了。

                目前海洋與地球學院海洋科學專業正以國際化辦學為導向,將教學分為“基地班”和“國際化班”兩種模式。其中,“基地班”是以“國家海洋科學基地”為辦學思路,主要利用學院良好科研環境,培養有國際競爭力的海洋創新人才;“國際化班”主要課程采用全英文教學,另外學校聘請知名教授為國際化班的學生們開設全英文教程,使得他們更直接地了解到國外的學術研究,逐漸與國際化接軌。據了解,本次代表隊的六名隊員中就有兩名來自國際化班。

                除教學模式改革之外,我校海洋與地球學院更是充分地利用了臨海的地理優勢,為學生們創造了許多實踐的機會。柯老師告訴記者,同學們到海洋實地實驗考察是一件十分尋常的事,每周都會有一次專門出海的實驗課。而海洋化學專業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也曾到上海基地中心、杭州的海洋二所、東海分局等地觀摩。更令人羨慕的是海洋與地球學院的學生都有機會到中國目前唯一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船上,參觀雪龍號的實驗設施等。所謂“實踐出真知”,同學們在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中對海洋專業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并收獲頗豐。當然,在研究生的教學中,學院也提供了實地考察南北極的機會,這對他們深入研究相關課題的幫助極大。

                海洋科學要發展,離不開多學科知識的共同支撐。例如,進行海洋科研、處理海洋發展問題時我們得同時考慮到經濟效益、相關法律政策等。因此,近年來海洋與地球學院更重視學科的交叉,更關注于學生知識面的擴大,更有意識地培養并增強學生們在法律、歷史等學科的素養。在訪談中,柯老師提及未來將更多地進行一些交叉學科的教學,并且期待能夠得到海洋與海岸帶發展研究院的支持。

                現今,海洋與地球學院已遷至廈門大學翔安校區,該校區寬敞的實驗空間、逐步完善的配套設施也為學生們提供了更為良好的科研環境。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來自海洋與地球學院的學子們能夠在科學研究的路上走得越來越穩健。


            上一篇: 廈門大學黨委黨校第51期(學生)黨的基本知識學習班順利閉幕 下一篇: 楊斌副校長到海洋與地球學院調研

            相關文章

            花蝴蝶看片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