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日-8日,廈門大學“地質海洋學系國際顧問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在我院舉行。
我校海洋學科自建立以來,海洋生物學、海洋化學等學科表現優異,培養出一大批杰出的專業人才,也具一定國際影響力,但作為海洋科學的支柱學科之一—地質海洋學卻相對薄弱。2012年12月,廈門大學正式發文批準海洋與地球學院籌建地質海洋學系。新系高起點規劃、高水準建設將對我校全面建設海洋科學一級學科,培養海洋科學人才,提升海洋科學整體科研水平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加速推進地質海洋學系建設,我院成立了“地質海洋學系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會由臺灣中山大學劉祖乾教授任主席,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IGBP)主席James P.M. Syvitski教授、來自美國東南部大學研究學會的Lynn Donelson Wright教授、華盛頓大學Charles Albert Nittrouer教授、臺灣中山大學許德惇教授等多位重量級國際著名地質海洋學家任委員。此次委員會第一會議召開,意味著地質海洋學系建設進入實質性推動階段。
專家們首先走訪了翔安校區希平樓、周隆泉樓,仔細考察了海洋學科現有空間布局、實驗室現狀等,并與地學部戴民漢主任、我院王克堅院長、邱七星書記及相關學科骨干人員座談,深入了解現狀,就難處和存在的問題著重交流。
會議期間,朱崇實校長于9月6日下午專門抽出時間,在嘉庚主樓接見了5位來訪專家,感謝他們對我校學科建設的辛勤付出。朱校長對來賓簡要回顧了廈門大學海洋學科發展歷史,強調了海洋學科是我校重點發展的學科之一,并特別指出完整的海洋科學不能缺乏地質海洋學。朱校長誠摯希望專家們以豐富的學科經驗、高水平的學術視野和廣泛的國際影響力,協助廈門大學建立一個高起點、高水準的地質海洋學系。
經過幾天的接觸探論及委員會長時間內部斟酌,專家們在新系運行管理機制、學科建設方向、人才引進條件、課程結構設計等諸多方面給予建議。根據專家們意見,新系將結合海洋學科的優勢和特點,打破現有學科框架,引進全球先進視野,著眼未來發展需求,建立國際化標準新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