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引導青年學生將個人的奮斗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事業中,努力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作出積極貢獻。海洋與地球學院舉辦“筑夢軍旅,奮斗青春” 優秀退役大學生士兵交流分享會。5月10日下午,會議在周隆泉樓一樓會議室舉行。廈門大學武裝部王旖旎、海洋與地球學院團委副書記侯佳君、輔導員曾隆隆出席會議,會議由2017級本科生姚程成主持,翔安校區各學院80余名本科生參加了會議。
國際關系學院2017級本科生王中華、經濟學院2016級本科生宋心澤作為廈門大學退役大學生士兵代表,先后分享了他們從軍報國的先進事跡和成長經歷,激勵青年學子積極響應祖國號召,攜筆從戎投身強軍事業。王中華首先介紹了他在云南某陸軍服役期間的經歷。他從“什么是兵”這一問題出發,用大量生動的圖片和短視頻帶大家走近軍營生活。所謂的營房其實就是在荒山野嶺搭建的一個個帳篷,所謂的路就是靠著訓練跑出來的泥濘山路,滿身塵土的作訓服一穿就是一周,。這些畫面和介紹帶給了同學們極大的震撼。他緊接著和大家分享了收留一只山羊的故事,還帶大家領略了山中一日的天氣變化以及野外各種不知名的絢爛的小花,借此告訴大家部隊生活其實是非常豐富多彩的,不只是有艱苦的訓練,還有很多溫情與感動。王中華認為,當兵是一項光榮的職責和使命,有汗水與艱辛,但也有真摯的戰友情和難忘的回憶,號召有志青年投筆從戎,報效祖國。
宋心澤向大家講述了他在南沙守備部隊服役的經歷。談起入伍的初心,他說,每個人的青春都是寶貴而獨特的,投身軍營是充實青春生活的途徑之一,不僅能鍛煉身心、錘煉意志,更能實現自己報效祖國的理想。他為大家講述了三代南海守礁人的生活狀況,用“南海太陽花”的故事展現了一代代守礁人無私奉獻、樂觀向上、積極投身南海島礁建設的偉大。用“三擦”,即飯前每人領一張紙用來擦嘴、擦桌子和擦盤子這一獨特傳統,集中反映了南海守備部隊厲行節約的優良作風和以“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英勇作戰、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為主要內容的南沙精神。他指出,南海形勢歷來嚴峻,常年處于戰備狀態,作為一名海軍戰士,他在服役期間深刻感受到了自己所肩負的重大歷史使命,同時感受到國家海防建設的重要性。他說,逐夢深藍,需要建設一支強大的中國海軍,而廈大海洋具有強大的學科優勢,向海圖強需要更多專業人才,他呼吁同學們積極投身軍營,奉獻祖國海防事業。
接下來,王旖旎老師就征兵政策做了詳細解讀。她說,每年的征兵宣傳同學們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是“為什么要當兵”,但是大家更應該思考的是“為什么不當兵”。她說,人生有兩件事是失去了才知可貴,一是青春,二是健康。當兵,讓你的青春不虛度;當兵,讓你擁有更加強健的身體和優秀的品格。她接著介紹了部隊的整體情況,并指出軍人是一個年輕的群體,年輕的軍營期待年輕的每一個你。她舉例說,曾在中印沖突中擔任翻譯的范天成,主動要求到邊境艱苦地區執勤的楊鎧銘,曾服役于海軍南部戰區特戰旅且畢業后毅然入伍的于超同學等都是優秀的廈門大學退役大學生士兵代表,鼓勵同學們參軍入伍,在火熱的軍營中奉獻青春。緊接著,2018級本科生張海辰就兵役登記的要求、登記時間以及常見問題和向大家做了介紹。
活動最后,侯佳君老師總結說,海洋與地球學院素有服從國家需要,服務軍隊和國防建設的光榮傳統,除了認真做好線上線下的征兵宣傳等活動,還通過積極服務軍工企業、開展共建及交流分享會、實踐走訪等方式,與部隊保持緊密的聯系。她還重點介紹了學院往屆入伍的學生情況以及他們的成長成才經歷,希望同學們能夠把握機會,作出正確的人生選擇,為祖國的國防事業奉獻青春年華。
作為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的活動之一,本次分享會旨在加強國防教育,將征兵宣傳與思政教育結合起來,呼吁同學們響應國家征兵工作的號召,主動進行兵役登記,攜筆從戎投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以實際行動傳承并弘揚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核心內容的五四精神,在軍營大熔爐里放飛青春夢想,在實現強國夢、強軍夢的道路上書寫人生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