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1. <tbody id="bmdbm"></tbody>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2. <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3. <tbody id="bmdbm"></tbody>
    1.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1. <bdo id="bmdbm"><strong id="bmdbm"></strong></bdo>
             
             
            聯系我們 英文版

            2020校慶期間校級獎學金、院級獎學金擬推薦人選的公示(研究生)

            時間:2020/03/17

            來源:coe

            瀏覽:

            各位同學:

                 經學生自主申報,學院評獎委員會評審,2020校慶期間校級獎學金、院級獎學金擬推薦人選如下。公示期為2020年3月17日至2020年3月19日上午11點。若有異議,請于截止時間前,致信zenglonglong@xmu.edu.cn或致電2186503,聯系人:曾隆隆老師。

            海洋與地球學院

            2020年3月17日

            擬推薦人選如下:

             

            序號 獎項 獎勵金額 備注/特殊要求 專業 年級 姓名 類別
            1 三大獎 10000 全校競爭 海洋物理 2015 宋忠長 博士
            2 三大獎 10000 全校競爭 海洋生物學 2017 白華強 碩士
                           
            1 葛家澍獎學金 10000   海洋生物學 2016 歐徽龍 博士
            2 廣生堂德優才俊獎學金 5000 1-2年級 海洋生物學 2018 陳琳 博士
            3 廈航獎學金 5000   海洋物理 2016 鄭思遠 博士
            4 蔡啟瑞獎學金 5000   海洋化學 2017 劉倩倩 博士
            5 余緒纓獎學金 5000   海洋生物學 2017 李堂成 博士
            6 曹德旺獎學金 4000   海洋化學 2016 姜朝華 博士
            7 鷺燕獎學金 3000   物理海洋 2016 季巾淋 博士
            8 閩都*國際銀行獎學金 3000   海洋化學 2014 蘇劍鐘 博士
            9 閩都*國際銀行獎學金 3000   海洋生物技術 2016 李美佳 博士
            10 建行獎學金 3000 三年級以上 海洋生物學 2016 王攀攀 博士
            11 工行獎學金 3000 三年級以上 海洋生物學 2016 柳梅梅 博士
            12 工行獎學金 3000 三年級以上 海洋生物學 2016 潘永柏 博士
            13 中行獎學金 3000 三年級以上 海洋生物學 2016 姜慶玲 博士
            14 宜信獎學金 3000   海洋物理 2017 李斌 博士
            2 莊紹華獎學金 2500 二年級以上 海洋生物學 2016 李玉芳 博士
                           
                   
            1 茅臺獎學金 8000   海洋生物技術 2017 石玥 碩士
            2 余緒纓獎學金 5000   海洋地質 2017 洪東銘 碩士
            3 閩都*國際銀行獎學金 3000   海洋化學 2017 喬靜 碩士
            4 閩都*國際銀行獎學金 3000   海洋物理 2017 莊銘煌 碩士
            5 建行獎學金 3000 三年級以上 海洋地質 2017 張碩 碩士
            6 工行獎學金 3000 三年級以上 海洋生物學 2017 尼紫泰 碩士
                           
               
            1 茅臺獎學金 8000   海洋生物技術 2017 石玥 碩士
            2 余緒纓獎學金 5000   海洋生物學 2017 白華強 碩士
            3 閩都*國際銀行獎學金 3000   海洋地質 2017 喬靜 碩士
            4 閩都*國際銀行獎學金 3000   海洋化學 2017 莊銘煌 碩士
            5 建行獎學金 3000 三年級以上 海洋物理 2017 張碩 碩士
            6 工行獎學金 3000 三年級以上 海洋地質 2017 洪東銘 碩士
                           
            1 國際學生獎學金 6000/10000 全校競爭 海洋化學 2017 FAISAL HAMZAH 博士
                           
            1 TYM 新聲力量獎(助)學金 2500 二年級以上海物 海洋物理 2017 曹培政 博士
            2 TYM 新聲力量獎(助)學金 2500 二年級以上海物 海洋物理 2018 郭秋涵 碩士
            1 博海獎學金 2500 二年級以上 海洋生物技術 2018 劉姍 博士
            2 博海獎學金 2500 二年級以上 物理海洋學 2019 黃佳妹 博士
            3 博海獎學金 2500 二年級以上 海洋生物學 2017 劉靈珂 博士
            4 博海獎學金 2500 二年級以上 海洋化學 2014 謝騰祥 博士
            5 博海獎學金 2500 二年級以上 海洋化學 2017 陳金旭 博士
            6 博海獎學金 2500 二年級以上 海洋生物技術 2017 盧蓓 碩士
            7 博海獎學金 2500 二年級以上 海洋生物學 2017 林雯欣 碩士
            8 博海獎學金 2500 二年級以上 海洋生物學 2017 張藍藍 碩士
            9 博海獎學金 2500 二年級以上 海洋生物技術 2017 梁雪嬌 碩士
            10 博海獎學金 2500 二年級以上 物理海洋學 2017 鄭哲昊 碩士

             

            擬推薦人選詳細事跡材料如下:

             

            姓名 類別 科研成果 成果明細
            宋忠長 博士 論文類:
            JCR1區 2 篇(其中第一作者 0 篇)
            JCR2區 2 篇(其中第一作者 1 篇;導師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 1 篇)
            其它 14 篇(其中第一作者 10 篇)
            論文 1、Physical modeling and validation of porpoises’ directional emission via hybrid metamaterials,發表于2019年第6卷, JCR2015年1區,本人為第三作者(共6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論文2、Investigation on acoustic reception pathways in finless porpoise (Neophocaena asiaorientalis sunameri) with insight into an alternative pathway,發表于《Bioinspiration & Biomimetics》2019年第14卷,JCR2015年2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6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論文3、 Dynamic properties in beam formation of the 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發表于《Europhysics Letters》(EPL) 2018年第124卷,JCR2015年3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3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論文4、 A Numerical Evidence of Biosonar Beam Formation of a Neonate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 (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發表于《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Acoustics》2018年第26卷第2期,JCR2015年4區,本人為第二作者(共5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論文5、Acoustic properties of a short-finned pilot whale head with insight into temperature influence on tissues’ sound velocity,發表于《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2017年第142卷第4期,JCR2015年3區,本人為第二作者(共8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論文6、 Directional Acoustic Wave Manipulation by a Porpoise via Multiphase Forehead Structure,發表于《Physical Review Applied》2016年第8卷第6期,JCR2015年1區,物理類Top期刊,本人為第二作者(共5個作者),導師第一作者
            論文7、 A simulation of temperature influence on echolocation click beams of the 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 (Sousa chinensis),發表于《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Express Letters》2017年第142卷第4期,JCR2015年3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4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論文8、The influence of air-filled structures on wave propagation and beam formation of a pygmy sperm whale (Kogia breviceps) i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planes,發表于《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2017年2月1日第141卷第2期,JCR2015年3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4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論文9、Automatic Species Recognition using Echolocation Clicks from Odontocetes,發表于201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ing (ICSPCC),EI,本人為第三作者(共4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論文10、Inducing rostrum interfacial waves by fluid-solid coupling in a Chinese river dolphin (Lipotes vexillifer),發表于《Physical Review E》2016年1月22日第93卷第2期,JCR2014年3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4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論文11、Acoustic property reconstruction of a pygmy sperm whale (Kogia breviceps) forehead based on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發表于《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2015年11月18日第138卷第5期,JCR2014年3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9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論文12、Reconstruction of the forehead acoustic properties in an 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 (Sousa chinensis), with investigation on the responses of soft tissue sound velocity to temperature,發表于《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2017年2月1日第141卷第2期,JCR2015年3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4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論文13、Vocalizations of a Wild Finless Porpoise (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unmeri) in the Western Coast of the Taiwan Strait, China,發表于《Journal of Biobased Materials and Bioenergy》2017年2月27日第11卷第1期,JCR2015年4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6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論文14、Comparison of acoustic structures between heads of a narrow-ridged finless porpoise fetus and its mother,發表于《Journal of Mammalogy》2016年3月31日第97卷第4期,JCR2014年4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5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論文15、The role of various structures in the head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biosonar beam of the baiji (Lipotes vexillifer),發表于《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2016年2月18日第139卷第2期,JCR2014年3區,本人為第三作者(共4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論文16、Biosonar signal propagation in the harbor porpoise's (Phocoena phocoena) head: The role of various structures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vertical beam,發表于《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2017年6月7日第141卷第6期,JCR2015年3區,本人為第四作者(共5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論文17、Acoustic Property Reconstruction of a Neonate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s (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Head Base on CT Imaging發表于《PLoS ONE》2015年第4月9日第10卷第4期,JCR2014年3區,本人為第三作者(共7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論文18、Acoustic beam control in biomimetic projector via velocity gradient,發表于《Applied Physics Letters》2016年7月7日第109卷第1期,JCR2014年2區,本人為第五作者(共8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論文19、Simulate the 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s Beam Formation through Finite Element Method: Based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Dolphin's Sound Velocity Distribution,發表于IEEE/OES China Ocean Acoustics Symposium 2016年8月5日,EI收錄,本人為第一作者(共5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論文20、寬吻海豚click信號的時頻濾波檢測方法, 發表于ACTA ACUSTICA 2017年7月15日第42卷第4期,EI收錄,本人為第三作者(共7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論文21、白鰭豚超聲波束形成的流固耦合機理,發表于《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5年11月30日第6期,中文核心,本人為第一作者(共3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白華強 碩士
            論文類:
            JCR1區 1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1 篇)
            獲獎類:
            其他類(經學院評獎委員會認定):第一屆海洋生物科學與技術研究生論壇口頭匯報三等獎
                                                  
            1、H. Bai, T. Zhou, J. Zhao, B. Chen, F. Pu, Y. Bai, Y. Wu, L. Chen, Y. Shi, Q. Ke, X. Yu, P. Xu, 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s the temporal gene expression patterns in skin of large yellow croaker (Larimichthys crocea) in response to Cryptocaryon irritans infection, 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 99 (2020) 462-472.2020年4月,JCR2019年1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12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歐徽龍 博士
            論文類:
            JCR2區  4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1 篇),
            二類核心  2 篇(其中第一作者 1 篇),

            發明類:
            發明專利(授權) 3  個,第1作者2個;
            獲獎類:
            省部級  3 項,校級  1 項;

                                                  
            成果
            1,Huilong Ou, Mingyu Li, Shufei Wu, Linli Jia, Russell T. Hill and Jing Zhao*. Characteristic Microbiomes Correlate with polyphosphate accumulation of marine sponges in South China Sea areas. Microorganisms, 2020, 8, 63-78. 2019年12月30日,JCR2019版2區,本人第一作者(共6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2,Shufei Wu, Huilong Ou, Tan Liu, Dexiang Wang and Jing Zhao*.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microbiomes associated with the marine sponge Tedania sp. During its life cycle, FEMS Mircobiology Ecology, 2018, 94, 1-9.2018年3月30日,JCR2018版2區,本人第二作者(共5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3,Saiman Zhang, Huilong Ou, Chunyun Liu, Yuan Zhang, Samir Mitragotri, Dexiang Wang* and Ming Chen*, Skin delivery of hadrophilic biomacromolecules using marine sponge spicules, Mol. Pharmaceutics,2017, 14, 3188-3200.2017年8月1日,JCR2017版2區,本人第二作者(共7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4,Chi Zhang, Keda Zhang, Jialiang Zhang, Huilong Ou, Jiwen Duan, Saiman Zhang, Dexiang Wang, Samir Mitragotri and Ming Chen*. Skin delivery of hyaluronic acid by the combined use of sponge spicules and flexible liposomes. Biomaterials Science, 2019,7,1299-1310. 2019年2月13日,JCR2019版2區,本人第四作者(共9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5,歐徽龍,王德祥*,陳軍,丁少雄,2種海綿移植塊周年生長的觀測,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55(5):654~660.2016年9月28日,二類核心,本人第一作者(共4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6,沈銘輝,歐徽龍,司和,王國福,王德祥,陳軍,3種養殖方式下沐浴角骨海綿生長狀況的差異分析。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1-7. 2019年6月16日,二類核心,本人第二作者(共6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7,王德祥,歐徽龍,丁少雄. 發明專利:天然浴用海綿的加工方法. 申請日:2018.02.24. 授權日:2020年1月14日. 中國.專利號:ZL201810156336.5,本人第二作者(共3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8,王德祥,歐徽龍,陳軍,丁少雄. 發明專利:海綿動物移植的方法. 申請日:20150715,授權日:20181204. 中國.專利號:ZL201510413995.9,本人第二作者(共4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9,王德祥,黃丹,歐徽龍,羅聯忠,丁少雄. 發明專利:海綿幼體定向誘導附著變態的方法. 申請日:2015.07.15. 授權日:2018.04.10. 中國.專利號:ZL201510413993.X,本人第三作者(共5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參與了多項非學術類競賽,并獲得了不少獎項,包括:
            1,2017年8月,參加了第三屆福建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項目名稱為“ BabySponge天然浴海綿”,并獲得銀獎,一共6個人參賽,本人排名第2。
            2,2017年12月,參加了海南省創業大賽,項目名稱“母嬰專用浴海綿增養殖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BabySponge天然浴海綿)”,并獲得一等獎,一共8人參賽,本人排名第2。
            3,2019年8月,參加了第五屆福建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項目名稱為“綿里藏針-革命性皮膚促滲新技術”,一共5人參賽,本人排名第4。
             
            陳琳 博士 論文類:
            JCR1區 1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0 篇),
            JCR2區 2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1 篇),
            1. Chen, Lin, Wenzhu Peng, Shengnan Kong, Fei Pu, Baohua Chen, Zhixiong Zhou, Jianxin Feng, Xuejun Li, and Peng Xu. "Genetic mapping of head size related traits in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Frontiers in genetics 9 (2018): 448. 2018年10月9日,JCR 2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9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2. Jia, Zhiying, Lin Chen, Yanlong Ge, Shengwen Li, Wenzhu Peng, Chitao Li, Yuyong Zhang et al. "Genetic mapping of Koi herpesvirus resistance (KHVR) in Mirror carp (Cyprinus carpio) revealed genes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disease resistance." Aquaculture 519 (2020): 734850. 2020年3月30日,JCR 2區,本人為共同第一作者(共11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3. Xu, Peng, Jian Xu, Guangjian Liu, Lin Chen, Zhixiong Zhou, Wenzhu Peng, Yanliang Jiang et al. "The allotetraploid origin and asymmetrical genome evolution of the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Nature communications 10, no. 1 (2019): 1-11. 2019年10月11日,JCR 1區,本人為第四作者(共21個作者),導師第一作者。

            4、其他事跡:2019年擔任本科生《遺傳學》助教;2019年11月至今,擔任實驗室助理;獲得2019-2020學年“三好學生”榮譽稱號;獲得第一屆海洋生物科學與技術研究生論壇口頭匯報二等獎、最佳海報獎;參加2019年廈門大學人才人事工作會議志愿服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大研發計劃“微進化過程的多基因作用機制”項目年度交流暨學術研討會志愿服務、于課題組公眾號“AGCT與魚”撰寫多篇科普文。
            鄭思遠 博士 論文類:
            SCI3區 4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2 篇),
            EI 5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2 篇),

             
            論文1、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an Acoustic Modem for a Small Autonomous Unmanned Vehicle.發表于《SENSORS-BASEL》2019年7月1日,JCR3區,本人為第1作者(共6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論文2、Exploiting joint sparsity for far-field microphone array sound source localization.發表于《APPL ACOUST》2019年11月9日,JCR3區,本人為第1作者(共4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論文3、Exploiting time varying sparsity for underwater acoustic communication via dynamic compressed sensing發表于《J ACOUST SOC AM》2018年6月29日,JCR3區,本人為第2作者(共5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論文4、Bit-error rate based Doppler estimation for shallow water acoustic OFDM communication發表于《OCEAN ENG》2019年5月3日,JCR3區,本人為第2作者(共3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論文5、Lake trial of an underwater acoustic cross-media network testbed,EI收錄,2017年10月29日,本人為第1作者(共4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論文6、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coustic network for underwater autonomous vehicle in confined spaces,EI收錄,2018年12月1日,本人為第1作者(共5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論文7、跨介質水聲網絡試驗平臺設計與試驗[J].水下無人系統學報,核心期刊,本人為第1作者(共5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論文8、多頻帶水聲信道的時頻聯合稀疏估計[J]. 聲學學報,EI收錄,本人為第3作者(共4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論文9、時變水聲信道的動態壓縮感知估計[J]. 聲學學報,EI收錄,本人為第2作者(共4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論文10、Doppler Correction of Mobile Acoustic Communication via Adjustable AD Sampling Rate,EI收錄,本人為第2作者(共6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劉倩倩 博士
            論文類:

            JCR2區 2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2 篇),
            其他 1  篇(其中第一作者 0 篇);



                                                  
            1:Qianqian Liu, Selvaraj Kandasamy* Baozhi Lin et al., Bio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in deep chlorophyll maximum layers in the southern East China Sea [J]. Biogeosciences, 2018, 15:2091-2109. 2018年4月10日,JCR2018年2區,本人為第1作者(共5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2:Qianqian Liu, Selvaraj Kandasamy*, Huawei Wang et al., Impact of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on the Biogeochemical Dynamics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in the Upper Mixed Layer of the Southern East China Sea [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 2019,124: 6120-6140. 2019年8月23日,JCR2018年2區,本人為第1作者(共7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3:Geochemical Appraisal of Chemical Weathering and Metal Contamination in Coastal Surface Sediments, Off Northwest Hainan Island, the Gulf of Tonkin [J].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2019, 6:363. 2019年7月3日,JCR2018年無分區,本人為第5作者(共10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4:其他事跡 2014.09-2015.09 擔任團廈門大學過重海化行政班團支書     
            李堂成 博士 論文類:
            JCR1區  1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1篇),
            JCR3區  2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1篇),

            獲獎類:
            校級  1 項:會議獎1項:2019年9月獲海峽兩岸珊瑚礁研討會海報展示二等獎。
            1、 Tangcheng Li, Xin Lin, Liying Yu, Senjie Lin, et al. RNA-seq profiling of Fugacium kawagutii reveals strong responses in metabolic processes and symbiosis potential to deficiencies of iron and other trace metal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9, 705:135767. JCR 2020年1區Top,本人為第一作者(共6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2、 Tangcheng Li, Liying Yu, Bo Song, et al., Genome improvement and core gene set refinement of Fugacium kawagutii. Microorganisms, 2020, 8:102. JCR 2020年3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7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3、 Xin Lin, Chentao Guo, Ling Li, Tangcheng Li, Senjie Lin. Non-conventional metal ion cofactor requirement of Dinoflagellate 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translational regulation by phosphorus limitation. Microorganisms,2019,7:232,本人為第四作者(共5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姜朝華 博士
            論文類:
            JCR1區 1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0 篇),
            JCR2區 2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1 篇),

                                                  
            1、 Jiang, Zhao-Hua, Han Zhang, Deb P. Jaisi, Ruth E. Blake, Ai-Rong Zheng, Min Chen, Xi-Guang Zhang et al. "The effect of sample treatments on the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phosphate pools in soils." Chemical Geology 474 (2017): 9-16. 2017年10月10日,JCR2019年地學2區TOP,本人為第一作者(共11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2、 Lei, Xue-Tie, Min Chen, Laodong Guo, Xi-Guang Zhang, Zhao-Hua Jiang, and Zhi-Gang Chen. "Diurnal variations in the content and oxygen isotope composition of phosphate pools in a subtropical agriculture soil." Geoderma 337 (2019): 863-870. 2019年03月01日,JCR2019年農林1區TOP,本人為第五作者(共6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3、 Lei, Xue-Tie, Han Zhang, Min Chen, Laodong Guo, Xi-Guang Zhang, Zhao-Hua Jiang, Ruth E. Blake, and Zhi-Gang Chen. "The efficiency of sequential extraction of phosphorus in soil and sediment: insights from the oxygen isotope ratio of phosphate."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2019): 1-12.  2019年10月10日,JCR2019年農林2區,本人為第六作者(共8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季巾淋 博士
            論文類:
            JCR2區 2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2 篇),
            核心1 篇(其中第一作者 0篇),


                                                  
            1、 Oceanic Eddy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ration Mechanisms in the Kuroshio Extension Region.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Ocean,JCR2區,本人為第1作者(共8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2、Ji et al., Regional Dependence of Atmospheric Responses to Oceanic Eddies in the North Pacific Ocean. Remote Sensing, Under review. JCR2012年2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5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3、 Wang, S., Zhu, W., Ma, J., Ji, J., Yang, J., & Dong, C. (2019). Variability of the Great Whirl and Its Impacts on Atmospheric Processes. Remote Sensing, 11(3), 322.  JCR2012年2區,本人為第四作者(共6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4、 董昌明, 蔣星亮, 徐廣珺, 季巾淋, 林夏艷, 孫文金, & 王森. (2017). 海洋渦旋自動探測幾何方法, 渦旋數據庫及其應用. 海洋科學進展, (2017 年 04), 439-453.北大核心,本人為第四作者(共7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5、參加AOGS志愿服務
            蘇劍鐘 博士 論文類:

            JCR2區 1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1 篇),

                                                  
            1、 Su, J., Dai, M., He, B., Wang, L., Gan, J., Guo, X., Zhao, H., and Yu, F. 2017. Tracing the origin of the oxygen-consuming organic matter in the hypoxic zone in a large eutrophic estuary: the lower reach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China. Biogeosciences 14: 4085-4099. 2017年9月19日,JCR2019年2區,本人為第1作者(共8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李美佳 博士 論文類:
            JCR1區 1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1 篇),
            JCR3區 1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1 篇),
            1. Li Meijia, Wang Min, Wang Weilin,et al. The immunomodulatory function of invertebrate specific neuropeptide FMRFamide in oyster Crassostrea gigas[J]. 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 2019, 88: 480-488. 2019年3月10日,JCR 2019年1區,本人為第1作者(共8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2. Li Meijia, Dong Miren, Wang Weilin,et al. A membrane-bound dopamine β-hydroxylase highly expressed in granulocyte of Pacific oyster Crassostrea gigas[J]. Developmental & Comparative Immunology, 2020, 104:103563. 2019年11月27日,JCR 2019年3區,本人為第1作者(共8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王攀攀 博士
            論文類:
            JCR1區  1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1 篇),
            JCR2區 1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1 篇),
            一類核心 1  篇(其中第一作者 0 篇),
            二類核心 1  篇(其中第一作者 0 篇),

            發明類:
            發明專利(授權) 1  個,為第1作者;
                       
            1、 Wang P, Chen B, Zheng J, et al. Fine-scale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and parapatric cryptic species of kuruma shrimp (Marsupenaeus japonicus), along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coast of China[J]. Frontiers in Genetics, 2020, 11:118.2020年2月25日,JCR2019年2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9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2、 Wang P, Xing C, Wang J, et al. Evolutionary adaptation analysis of immune defense and hypoxia tolerance in two closely related Marsupenaeus species based on comparative transcriptomics[J]. 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 2019, 92: 861-870.2019年7月2日,JCR2019年1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5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3、 王攀攀, 李麗君, 鐘聲平, 等. 與日本囊對蝦耐熱性相關的SNP標記及其檢測方法,專利號:ZL201610167889.1. 授權日期2019.02.01.,本人為第一發明人(共6個發明人),導師非第一發明人; 
            4、 易嘯, 王攀攀, 王軍, 等. 基于線粒體COⅠ的DNA條形碼在對蝦科種類鑒定中的研究[J]. 水產學報, 2018(1):1-9. 一類核心,本人為第二作者(共5個作者);
            5、 陳錦豪,鄭錦濱,王攀攀等. 凡納濱對蝦養殖親本群體遺傳多樣性分析[J]. 漁業研究, 2019, 41(01):3-12.中文核心,本人為第三作者(共7個作者);
            柳梅梅 博士
            論文類:
            JCR1區  1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1 篇),
            JCR3區 1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1 篇),

                                                  
            1.Liu M, Feng Q, Francis D, et al. Effect of estradiol on hepatopancreatic lipid metabolism in the swimming crab,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J]. Aquatic Toxicology, 2019, 213. 2019年8月1日,JCR 2018年1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6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2.Liu M, Wang L, Cheng Y, et al. Effect of estradiol on hepatopancreatic lipid metabolism in the swimming crab,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J]. General and Comparative Endocrinology, 2019, 280:115-122. 2019年9月1日,JCR 2018年3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6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潘永柏 博士 JCR2區 1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1 篇)
                                                  
            1、 Pan YB, Yang J, McManus GB, Lin SJ, Zhang WJ*. Insights into protist diversity and biogeography in intertidal sediments sampled across a range of spatial scales.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2019, doi.org/10.1002/lno.11375. 2019年11月19日,JCR 2019年2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5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其他事跡:擔任黨支部書記
            姜慶玲 博士
            論文類:
            JCR2區 1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1 篇),

            JCR3區  3 篇(其中第一作者 2 篇);

                                             
            1、Jiang Q, Bao C, Ya’nan Y, et al. Transcriptome profiling of claw muscle of the mud crab (Scylla paramamosain) at different fattening stages[J]. PLoS ONE, 2017, 12(11):e0188067. 2017年11月15日,JCR2017年3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7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2、 Jiang Q, Lu B, Lin D, et al. Role of crustacean female sex hormone (CFSH) in sex differentiation in early juvenile mud crabs, Scylla paramamosain[J]. General and Comparative Endocrinology, 2020: 113383.2020年4月1日,JCR2019年3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6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3、Jiang QL, Lin D, Huang HY, Wang GZ, Ye HH. DNA methylation inhibits the expression of CFSH in mud crab. 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 DOI:10.3389/fendo.2020.00163.JCR2019年2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5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4、Shu L, Jiang Q, Huang H, et al. Does th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 inhibit oocyte maturation by autocrine/paracrine in mud crab?[J]. General and comparative endocrinology, 2018, 266: 119-125.2018年5月7日,JCR2018年3區,本人為第三作者(共5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李斌 博士
            論文類:
            JCR3區 2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1 篇),
            二類核心 1 篇(其中第一作者 1 篇)
                                                  
            1、B. Li, S. Zheng, and F. Tong, “Bit-error rate based Doppler estimation for shallow water acoustic OFDM communication,” Ocean Eng., vol. 182, pp. 203-210, Jun. 2019. JCR 2019年3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3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2、S. Zheng, F. Tong, B. Li, Q. Tao, A. Song, and F. Zhang,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an acoustic modem for a small autonomous unmanned vehicle,” Sensors, vol. 19, no. 13, pp. 1-12, Jul. 2019. JCR 2019年3區,本人為第三作者(共6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3、李斌,鄭思遠,曹秀嶺,童峰. 一種AUV移動OFDM水聲通信系統設計[J]. 水下無人系統學報, 2018;26(6): 612-617. 2018年12月31日,二類核心,本人為第一作者(共4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4、其他事跡:2018.8.31-2018.10.15于美國紐約城市大學進行項目合作研究,整合一套回波檢測系統并進行系統調試,可用于底質分類和橋梁檢測;
            李玉芳 博士 論文類:
            SCI2區 1  篇(其中第一作者 1 篇)
            論文1、Coupled carbon, sulfur, and nitrogen cycles mediated by microorganisms in the water column of a shallow-water hydrothermal ecosystem發表于《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2018年11月13日,JCR2區,本人為第1作者(共9個作者); 
                   
            方案二:如白華強當選三大獎  
            石玥 碩士
            論文類:
            JCR1區 1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0 篇),
            JCR2區 3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1 篇),
            獲獎類:
            校級 1 項;

                                                  
            1. Construction of a High-Density Genetic Linkage Map and QTL Mapping for Growth-Related Traits in Takifugu bimaculatus. Marine Biotechnology, 2020, 22: 130–144.
            JCR 2019年2區 發表時間:2020.1.3
            本人為第1作者,作者總數9,導師非第一作者
            2. Chromosome-Level Assembly of the Chinese Seabass (Lateolabrax maculatus) Genome. Frontiers in genetics, 2019, 10: 275
            JCR 2019年2區 發表時間:2019.4.4
            本人為第5作者,作者總數9,導師非第一作者
            3. The sequence and de novo assembly of Takifugu bimaculatus genome using PacBio and Hi-C technologies. Scientific data, 2019, 6(1): 1-1
            JCR 2019年2區 發表時間:2019.9.30
            本人為第4作者,作者總數8,導師非第一作者
            4. 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s the temporal gene expression patterns in skin of large yellow croaker (Larimichthys crocea) in response to Cryptocaryon irritans infection. 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 2020
            JCR 2019年1區 發表時間:2020.2.16
            本人為第8作者,作者總數12,導師非第一作者
            5、其他事跡:
            擔任職務:2018.11-至今:擔任班級黨支部書記
            活動經歷:2018.3 參加法國Tara科考帆船科普講解志愿者工作;2019.6 參加廈門大學2019年人才工作會的志愿者工作;在校期間隨廈大學生交響樂團參加多次迎新與畢業季交響音樂會演出。
            洪東銘 碩士
            論文類:
            JCR2區 2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1 篇),
            JCR3區 1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0 篇),
            EI  1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1 篇),
            中文核心 1 篇(其中第一作者 0 篇),

              
            1、D Hong, X Jian, L Fu, et al. Garnet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as a sedimentary provenance indicator An example from the Qaidam basin, northern Tibet.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2020年2月27日網上發表,SCI2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4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https://doi.org/10.1016/j.marpetgeo.2020.104316)
            2、X Jian, S Yang, D Hong, et al. Seasonal geochemical heterogeneity of sediments from a subtropical mountainous river in SE China. Marine Geology. Volume 422, April 2020, 106120. SCI2區,本人為第三作者(共7個作者),導師為第一作者.
            (https://doi.org/10.1016/j.margeo.2020.106120)
            3、S Zhang, X Jian, A Pullen, et al. Tectono-magmatic events of the Qilian orogenic belt in northern Tibet: new insights from detrital zircon geochronology of river sands.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2020年3月06日網上發表,SCI3區,本人為第六作者(共7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https://doi.org/10.1080/00206814.2020.1734876)
            4、洪東銘, 簡星, 黃鑫, 等. 石榴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及其在沉積物源分析中的應用[J]. 地學前緣. 2020年1月17日網上發表,EI期刊,本人為第一作者(共4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DOI:10.13745/j.esf.sf.2020.1.1)
            5、黃鑫, 簡星, 張巍, et al. 碎屑石榴石地球化學物源分析與解釋:粒度的影響[J]. 沉積學報, 2019, 037(003):511-518. 中文核心,本人為第四作者(共7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喬靜 碩士
            論文類:

            JCR2區  1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1篇),

                                                  
            Qiao J, Bao H, Huang D, et al., Runoff-driven export of terrigenous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from a small mountainous river: sources, fluxes and comparisons among different rivers[J]. Biogeochemistry, 2020,147: 71–86.2019年12月17日, JCR2019年2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7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2、2017-2018年,擔任2017級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化學團支部團支書;                                            
            莊銘煌 碩士
            論文類:
            JCR3區  1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1篇),
            二類核心 1篇(其中第一作者 0篇),

                                                  
            1、 Zhuang Minghuang, Tang Liguo, Zhu Rui, Xu Guisheng.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of homogeneity of Mn-doped 0.23 Pb(In1/2Nb1/2)O3–0.48Pb(Mg1/3Nb2/3)O3–0.29PbTiO3 single crystals via resonant ultrasound spectroscopy [J]. Journal of Physics D:Applied Physics 53.3 (2019):035303. 2020年1月16日,JCR2019年3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4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2、 湯立國, 莊銘煌, 李惠. 超聲諧振譜技術在壓電材料性能表征中的應用[J].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6). 2019年11月10日 ,二類核心,本人為第二作者(共3個作者)導師為第一作者。
            張碩 碩士 論文類:
            JCR 3區 2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1 篇),
            二類核心  1 篇(其中第一作者 1 篇),
                
            1. Shuo Zhang, Xing Jian, Alex Pullen, et al, Tectono-magmatic events of the Qilian orogenic belt in northern Tibet: new insights from detrital zircon geochronology of river sands[J],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DOI:10.1080/00206814.2020.1734876. 2020年3月6日online, JCR2019年3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七個作者)。
            2. Jian X, Yang S, Hong D, et al. Seasonal geochemical heterogeneity of sediments from a subtropical mountainous river in SE China[J]. Marine Geology, 2020: 106120. 2020年1月14日online, JCR2019年2區,本人為第五作者(共六個作者)導師為第一作者。
            3. 張碩,簡星,張巍.碎屑磷灰石對沉積物源判別的指示[J].地球科學進展,2018,33(11):1142-1153.2018年12月20日,二類核心,本人為第一作者(共三個作者)
            4. 2018-04-04參加廈門大學“嘉庚”號科考船及法國Tara號公眾開放日志愿者,志愿時長4.5h
            尼紫泰 獲獎類:校級2項 1、2019廈門大學第一屆海洋文化科技創新創意大賽平面媒體組二等獎、海洋應用組二等獎
            其他事跡:
            1、2019年10月參加CCTV10《科學動物園》欄目拍攝,作為推介人講解了海月水母的相關知識以及我院在水母相關的研究成果。相關視頻鏈接為:http://tv.cctv.com/2020/01/11/VIDEY1vTyhLN1O1UOZYNnHCR200111.shtml
            2、2019年3-5月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享航次計劃(NORC2020-04)等大型海上科考任務。
            3、2018年谷歌人工智能創客特訓營廈門TensorFlow社區機器學習Study Jam優秀學員
            4、2017.9-2018.9海洋與地球學院浮游班宣傳委員
            5、2019海洋與地球學院首屆海洋文化創意大賽平面設計組一等獎
            6、2019廈門大學第一屆海洋文化科技創新創意大賽平面媒體組二等獎、海洋應用組二等獎
            7、作為海洋科普志愿者參加2019.11海洋開放日活動
            8、2019年12月于廈門大學海洋科技博物館進行2天的海洋科普活動,講解水母等主題的海洋知識
            9、2019年10月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海峽兩岸青年創業特訓班(四期)暨現代服務業特訓班(八期)畢業學員
            2019年12月廈門大學晞光創業營(二期)畢業學員
                   
            方案二:如白華強落選三大獎  
            石玥 碩士   見上文
            白華強 碩士   見上文
            喬靜 碩士   見上文
            莊銘煌 碩士   見上文
            張碩 碩士   見上文
            洪東銘 碩士   見上文
                   
            FAISAL HAMZAH 博士 論文類:JCR3區  1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1 篇), 1. Hamzah, F. Agustiadi, T., Susanto, R. D., Wei, Z. Guo, L. Cao. Z., and Dai, M. (2020). Dynamics of the carbonate system in the western Indonesian Seas during the Southeast Monsoon.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 125, e2018JC014912.https://doi.org/10.1029/2018JC014912. 2020年01月04日,JCR2019年3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7個作者)導師非第7作者.

            2. The best student poster award The fourth Xiamen Symposium on 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s (XMAS) IV, 7-9 January 2019 titled “Carbonate chemistry along the main routes of the Indonesian throughflow”
                   
            曹培政 博士
            論文類:
            JCR2區  1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1 篇),
            發明類:
            發明專利1 個;

                                                  
            1、 Peizheng Cao1, Yu Zhang1 et.al.Switching Acoustic Propagation via Underwater Metasurface[J] .physics review applied , 2020, ,JCR2020年2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5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2、專利:一種小型水下亞波長聲學開關裝置
            3、2017.9-2018.1在研究生會學習部任職,參加志愿服務、科普講解、主持會議等等
            郭秋涵 碩士
            論文類:                                      JCR3區1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0 篇),
            EI 1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0 篇),
            一類核心  1 篇(其中第一作者 0 篇),
            二類核心  1 篇(其中第一作者 1 篇),


                                                  
            1、Exploiting joint sparsity for far-field microphone array sound source localization發表于APPL ACOUST,Volume 159, February 2020, 107100,JCR2019版3區,SCI收錄,本人為第4作者(共4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2、《基于頻域聯合稀疏模型的麥克風陣列移動聲源定位》發表于《廈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年1月27日,廈大版核心期刊,本人為第1作者(共4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3、《 基于分布式壓縮感知的麥克風陣列聲源定位》發表于《兵工學報》2019年8月15日,北大版核心期刊,EI收錄,本人為第2作者(共3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4、《分布式壓縮感知麥克風陣列多聲源方位估計》發表于《應用聲學》2019年7月18日,北大版核心期刊,本人為第2作者(共4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5、其它事跡:2018年9月--2019年7月,擔任海洋物理行政班團支書;所在團隊“車智耳——提升車輛無人駕駛安全性與交互體驗新方式”獲第五屆“互聯網+”校賽銀獎  
            劉姍 博士
            論文類:
            JCR2區  1 篇(第一作者   1篇)
               
            1、 Liu S, Zheng SC, Li YL, et al. Hemocyte -mediated phagocytosis in crustaceans[J]. Front Immunol,2020,11:268. 2020年3月3日,JCR2019年2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5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劉靈珂 博士 論文類:
            JCR3區 4 篇(其中第一作者 3 篇)
            獲獎類:
            院級 1  項;
                                                  
            1、Liu LK, Li WD, Gao Y, et al. A laminin-receptor-like protein regulates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infection by binding to the viral envelope protein VP28 in red claw crayfish Cherax quadricarinatus[J]. Developmental & Comparative Immunology, 2018, 79. JCR2019年3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8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2、Liu LK,Gao RL, Gao Y, et al. A histone K-lysine acetyltransferase CqKAT2A-like gene promotes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infection by enhancing histone H3 acetylation in red claw crayfish Cherax quadricarinatus [J]. Developmental & Comparative Immunology, 2020.107. JCR2019年3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7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3、Gao Y# and Liu LK#,et al.A negative elongation factor E inhibits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replication by suppressing promoter activity of the viral immediate early genes in red claw crayfish Cherax quadricarinatus [J]. Developmental & Comparative Immunology, 2020.107. JCR2019年3區,本人為共同第一作者(共4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4、Xie XL, Chang XJ, Gao Y, Li D, Liu LK,et al. An ns1abp-like gene promotes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infection by interacting with the viral envelope protein vp28 in red claw crayfish cherax quadricarinatus[J]. Developmental & Comparative Immunology,2018,84. JCR2019年3區,本人為第五作者(共8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黃佳妹 博士 1、論文于2020年2月被SCI期刊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接收,未見刊,已提供接收涵。 1、Jiamei Huang, Wei Zhuang, Xiao-Hai Yan, et al.Impacts of the upper-ocean salinity variations on the decadal sea level change in the southeast Indian Ocean during the Argo era.于2020年2月被 SCI 期刊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接收,JCR2019年2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4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謝騰祥 博士 論文類:

            JCR2區 1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1 篇),

            其他  1 篇(其中第一作者  1篇);

                                                  
            1、Tengxiang Xie, Robert Newton, Peter Schlosser, Chuanjun Du and Minhan Dai, 2019. Long-Term Mean Mass, Heat and Nutrient Flux Through the Indonesian Seas, Based on the Tritium Inventory in the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 124, 3859-3875.jcr2區,本人第一作者。
            2、謝騰祥,2018.為什么在中低緯度太平洋2~3千米水深處出現240Pu/239Pu 和239Pu/137Cs的極大值?《10000 個科學難題·海洋科學卷》,科學出版社
            3、其他事跡:2016年擔任《高級化學海洋學》教學助理;2017年以組委會組長的身份組織并成功舉辦了首屆“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MEL)研究生論壇”
            陳金旭 博士 獲得多個校級獎項 個人研究進展:盡管已有研究觀察到南極大陸部分區域冰川的加速消融,但這些消融后的冰川融化水是否可從海洋體系中追蹤其蹤跡,它們進入海洋后的去向、時間變化規律及產生的影響如何,這些重要的科學問題至今仍未解決。聚焦于此科學問題,本研究擬利用海水δ18O和鹽度數據,通過質量平衡方程定量計算南大洋海水中冰川融化水和海冰融化水的比例,借助大時空尺度數據的分析,掌握南大洋淡水組分時空變化的規律。同位素海洋化學實驗室自1996年參加中國第13次南極科學考察航次起豐富的數據積累為開展本研究奠定了基礎;國外南大洋科學考察也積累了部分南大洋海水δ18O的數據,分散于發表的論文及部分研究機構的數據庫中,這些數據也將構成本研究的資料來源。當前正在對普里茲灣數據進行分析討論,將來將進一步把研究范圍擴大至南大洋其他邊緣海。

            其他方面事跡
            1、擔任職務
            2017.9-2018.8同位素組行政班團支書
            2017.9-2018.7海洋與地球學院兼職輔導員
            2018.11- 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同位素海洋化學行政班黨支部書記
            2、榮譽稱號
            2018.3校級五四紅旗團支部,校級優秀團支部書記
            2018.11 校三好學生
            2019.11 校優秀三好學生
            3、專業實踐
            被選拔參加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2018.12.27-2019.2.5),承擔海洋化學采樣和分析任務,在航次期間吃苦耐勞、努力工作并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在科考船撞擊冰山、航次中斷的情況下仍舊超額完成采樣任務,展現了廈大學子的專業素養和良好形象。
            4、志愿服務
            2018.10.11-10.13中國極地科學學術年會志愿者;
            2019.5.31校園綠化志愿者;
            2019.11.3海洋開放日志愿者;
            2019.12.22校園綠化志愿者。
            5、黨建工作
            擔任同位素海洋化學行政班黨支部的支部書記任職期間認真負責,完成了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考察、發展和畢業生黨員的組織關系轉接工作,在保質保量完成規定的學習理論、志愿服務、升國旗等基礎活動的基礎上,依靠支部黨員的極地科考經驗進行黨支部立項,以求弘揚極地科考精神,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6、發表稿件
            擔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談談我的入黨故事”訪談主持人。組織“讀懂中國”系列活動中對黃奕普教授的訪談,參與撰寫視頻腳本,所寫事跡報告稿件“言傳身教育桃李,潛心科研報國恩 ——記海洋與地球學院黃奕普教授”發表于廈門大學新聞網,視頻和文稿均獲校級二等獎。
            盧蓓 碩士
            論文類:
            JCR4區  2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  0篇),
             
            1、Qingling Jiang, Bei Lu, Dongdong Lin, Huiyang Huang, Xuelei Chen, Haihui Ye. Role of crustacean female sex hormone
            (CFSH) in sex differentiation in early juvenile mud crabs, Scylla paramamosain. General and Comparative Endocrinology, 2020,
            289, 113383(7). 2020年2月2日,JCR2019年四區,JCR2020年三區,本人為第二作者(共6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2、An Liu, Jing Liu, Xuelei Chen, Bei Lu, Chaoshu Zeng, Haihui Ye. A novel crustacean hyperglycemic hormone (CHH) from the mud crab Scylla paramamosain regulating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A: Molecular & Integrative Physiology, 2019, 231:49-55. 2019年1月15日,JCR2019年四區,JCR2020年三區,本人為第四作者(共6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3、其他事跡:任職包括2017.09-2018.09院海洋魚類生理行政班團支書;2018.06-2019.12院研究生會副主席;2018至今海洋魚類生理行政班黨支部,曾負責的特色活動主要包括:“數海學術交流活動”、“海洋科學對話(TOS)”系列活動、海洋開放日之“‘青’春海洋,‘蟹’手同行”海洋科普、寢室安全衛生檢、心理驛站等活動;積極參加志愿活動,包括已在校青年志愿者系統統計的有50h,也積極組織黨支部同志參與學院與后勤部共建的打掃教室志愿活動等;參加過三次校運會,并獲得團體獎包括:廈門大學第53屆學生田徑運動會研究生組女子4*400米接力第四名、廈門大學第十四屆研究生骨干培訓班“詠頌南強”演講比賽二等獎等;2019.07.25-07.31參加廈門大學首屆“楊才計劃”學生黨支部書記“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主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2018-2019學年擔任本科生《動物生理學》實驗課助教
            林雯欣 碩士 論文類:
            SCI 2區 2 篇(其中第一作者 0 篇),
            SCI 4區 1 篇(其中第一作者 1 篇),
            1. Characteristics of two myoviruses induced from the coastal photoheterotrophic bacterium Porphyrobacter sp. YT40[J].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2019, 366(23): fnaa009. 2020年1月15日,SCI四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5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2.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ary analysis of Photosynthetic Gene Clusters on Extrachromosomal Replicons: from streamlined plasmids to chromids[J]. MSystems, 2019, 4(5): e00358-19. 2019年8月20日,SCI二區,本人為第三作者(共4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Metagenomic and Metaproteomic Insights into Photoautotrophic and Heterotrophic Interactions in a Synechococcus Culture[J]. mBio, 2020, 11(1).2020年2月18日,SCI二區,本人為第四作者(共6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張藍藍 碩士 論文類:
            JCR4區  1篇(為第一作者作者  1篇),
            1、ZHANG LAN-LAN, LIU MIN, FANG LV-PING, et al. Reproductive Biology of Johnius taiwanensis (Perciformes: Sciaenidae) in Fujian Waters, Southern China[J]. Zoological Studies, 2019, 58(1-13). 2019年12月12日 JCR2019年4區,本人為第一作者(共5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2、其他事跡:2017.9-2018.6 擔任班長;第7屆和第8屆廈門大學“海洋開放日”“魚類解剖課”主持人
            梁雪嬌 碩士 發明類:
            發明專利 4 個(3個國內,1個國際)(尚未得到授權);
            獲獎類:
            省部級1項,市級0項,校級 1 項;
            其他類(經學院評獎委員會認定):院級1項
                                                  

            專利(四線專利均處于申請狀態、未得到正式授權)
            共申請1項國際專利,3項國內專利(導師均為第一申請人)
            1. 陳銘,張佳良,梁雪嬌. 一種介孔海綿骨針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 PCT/CN2019/108876,2019.9.29
            2. 陳銘,梁雪嬌,張賽曼. 硫酸鈣晶須或其組合物在制備皮膚促滲劑中的用途,201910019931.9, 中國,2019.04.18
            3. 陳銘,張佳良,梁雪嬌. 一種介孔海綿骨針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201910641196.5,中國,2019.7.16
            4. 陳銘,梁雪嬌. 一種siRNA皮膚遞送組合物及其用途,201911347585.3,中國,2019.12.24
            獲獎情況:
            1. “第五屆互聯網+”福建省省賽銀獎。
            2. 2019年,獲得“北農勵志助學金”
            3. 2018年,獲得校三好學生稱號
            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情況:
            研一研二連續兩年擔任3門本科生教學助理:
            1. 擔任2017-2018第二學期本科生分子生物學課程教學助理;
            2. 擔任2017-2018第二學期本科生海生技專門化實驗(分子生物學、天然產物化學)課程教學助理;
            3. 擔任2018-2019第二學期本科生130120060018-海生技專門化實驗(分子生物學、天然產物化學)課程教學助理。
            科普工作經歷:
            2018年及2019年連續兩年參加 “海洋科學開放日”,為前來學習的小朋友講解海洋生物、海綿、蜂海綿骨針及皮膚結構,經皮給藥等知識。
            志愿服務:
            1. 2020年春節疫情期間,參加村委里統計外來人員信息及幫助村民辦理“安康碼”,在村里擔當志愿者。
            2. “嘉庚號和TARA科考船”活動時,去廈門科技館當志愿者,并同時擔當本部會議志愿者;
            3. “歌唱祖國”視頻錄制志愿者;
            4. 校運動會志愿者
            鄭哲昊 碩士
            論文類:

            一類核心 1 篇(其中第一作者 1 篇),


                                                  
            1、 鄭哲昊, 莊偉, 孫振宇,等.大亞灣及其鄰近海域冬季溫度、鹽度的分布及日變化特征[J].應用海洋學學報, 2020,39(1):71-79. 2020年2月21日,一類核心,本人為第一作者(共6個作者)導師非第一作者。
            2、其他事跡: 2018年12月12日,響應學校垃圾分類活動,做志愿者服務;2020年2月14-15日期間,響應國家號召,在社區疫情站點做自愿者服務
             

             


            上一篇: 2020年校慶期間校級獎學金和院級獎學金評獎結果的公示 下一篇: 轉發廈門大學“自強思源”優秀學生培養計劃第八期學員公開選拔報名通知

            相關文章

            花蝴蝶看片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