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1. <tbody id="bmdbm"></tbody>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2. <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3. <tbody id="bmdbm"></tbody>
    1.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1. <bdo id="bmdbm"><strong id="bmdbm"></strong></bdo>
             
             
            聯系我們 英文版

            【基礎基金招募】 蔡明剛課題組—蝦青素產業化項目

            時間:2015/04/18

            來源:海洋與地球學院

            瀏覽:

             導師:蔡明剛教授
             郵箱:mgcai@xmu.edu.cn
             項目內容:
                                        “基于蝦青素微藻產業化的雨生紅球藻戶外光生物反應器培養及蝦青素積累技術研究”

            ——蔡明剛課題組

            蔡明剛課題組本科生培養計劃簡介

                國內最早開展蝦青素的雨生紅球藻培養的團隊之一。課題組負責人蔡明剛教授曾先后直接指導我院本科生先后獲得包括2次全國大挑、首次大創國家優秀及10余次省、校級在內的各類獎勵,迄今先后參加本課題研究的近20位本科生全部進入高一級研究機構深造,其中1半出國深造(美國、瑞典、荷蘭、德國等),其余則保送或考入本課題組及國內多個科研機構。

            二、本項目主要研究內容:

               2.1    光照強度等環境因子對戶外光生物反應器雨生紅球藻生長和蝦青素積累的影響研究

            光照強度對雨生紅球藻戶外大體積培養及蝦青素積累十分重要,光太弱不利于微藻生長及蝦青素積累,太強的光照又可能殺死藻細胞,造成“光漂白”現象。因此,需要研究確定雨生紅球藻實驗室及戶外培養的最適光強及蝦青素積累的最適光強。

              2.2    不同LED光源對 戶外光生物反應器雨生紅球藻蝦青素積累的影響機制及最適光源篩選研究

            在本實驗室已有研究基礎上,主要利用紅光、藍光、綠光和白光等LED光源作為雨生紅球藻誘導光源,探究不同光源對雨生紅球藻蝦青素積累的影響機制,從而篩選出適合雨生紅球藻蝦青素積累的光源。

               2.3    二氧化碳濃度對雨生紅球藻生長的影響研究

                培養基中二氧化碳濃度對雨生紅球藻光合作用效率以及培養環境(如pH)均有較大影響。本研究需要通過具體實驗確定戶外光生物反應器高產微藻所匹配的的最適二氧化碳濃度。

               2.4    三級培養體系中雨生紅球藻貼壁培養研究

               開展具體實驗,觀察三級培養體系中,雨生紅球藻在貼壁環境下的生長情況;重點關注其是否可以快速生長,從而短時間內獲得最大生物量。

               2.5    三級培養體系中雨生紅球藻貼壁誘導研究

               開展具體實驗,觀察三級培養體系中,雨生紅球藻在貼壁的方式下是否可以快速積累蝦青素,開展高產蝦青素的貼壁誘導技術研究。

               2.6    基于蝦青素微藻產業化的雨生紅球藻的戶外培養及蝦青素積累技術研究

               基于實驗室對培養基、培養條件對雨生紅球藻培養基蝦青素積累技術研究基礎,開展戶外光生物反應器應用研究,確定主要的條件參數,并應用于本項目戶外基地研究。

               2.7    其他相關研究內容

             三、團隊隊員招募基本要求及招募程序

                3.1 基本要求(3-4名)

               (1)較好的學習背景(專業知識、外語水平、實驗技能);

               (2)熱愛實驗,不怕吃苦,樂于堅持;參與項目時間在1年以上。

               (3)較充足的時間保證(周末+平時晚上時間=每周20小時以上時間)

               (4)團隊合作精神和集體主義,服從安排。

               3.2 招募程序

              (1)委托學院朱紅梅老師發布信息;

              (2)統一面試(蔡明剛課題組、學院大創組)

              (3)公布結果

             四、課題組提供發展空間

               (1)科研能力提升:蔡明剛老師及兩位博士生將直接指導本科生。其中文獻閱讀、綜述寫作、論文寫作與發表將由蔡明剛老師直接負責;兩位博士生將負責具體實驗指導和數據處理。

              (2)實驗技能提高:課題組提供獨立的實驗空間和各類實驗耗材,每位本科生的實驗將在統一考核的基礎上,有所分工和側重,全部獨立開展實驗。

              (3)研究生管理機制:進入本項目的本科生將納入導師課題組,全程按照研究生機制進行培養。

              (4)考核機制:課題組要求參加本項目的優秀本科生,1年后完成論文投稿,并在項目結題時至少發表1篇以上SCI論文(本科生為第一作者)。課題組成員以年度為考核周期,每一年度項目組成員應該認真、負責完成本職研究計劃;在年度末雙方可自由決定是否繼續留在本課題組。


             學生要求:愿意承擔科研項目,感興趣。

            上一篇: 【基礎基金招募】雷懷彥課題組—南海甲烷水合物區沉積物中P-Fe-S耦合作用 下一篇: 【基礎基金招募】 張瑤課題組—南海氮循環過程關鍵基因的多樣性及定量分析

            相關文章

            花蝴蝶看片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