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簡介:
硒是大多數生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心,也是抗氧化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能夠提高機體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具有抗腫瘤、防衰、抗癌的作用。但硒及其化合物也是毒性物質之一,其對生物的益害濃度范圍極窄,超出有利濃度便產生毒害作用。人類的工農業活動加速了硒從地質資源中的釋放,并為水陸生態系統的生物所利用。雖然目前環境硒污染并不如其他重金屬污染廣泛,但由于其狹窄的益害濃度范圍,當出現硒污染,硒通過食物鏈進入動物及人體時,硒產生的危害比其他重金屬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更為嚴重,因此,有必要對硒在水生生物體內富集過程和機制、硒被生物吸收后在生物體內的分布情況進行研究,為硒在生物體內的潛在污染提供科學依據。
黃蜆(Corbicula fluminea(Asiatic clam))是一種淡水雙殼類軟體動物,穴居于表層沉積物中,屬于瓣鰓綱,真瓣鰓目,異齒亞目,蜆科、蜆屬。是我國特有的淡水經濟貝類,也是人們餐桌上常見的食物。因其活動性差、容易采集、耐污染能力強,對多種污染物具有較強的累積能力而被廣泛用于水環境污染的指示監測生物。然而將其用于硒毒性測試的研究很少,補充硒及其化合物對黃蜆的毒性數據將有助于我們了解硒在淡水環境中對生物體的影響以及水生生物對硒污染的響應。
菲律賓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簾蛤科,俗稱蛤仔、蜆子、花蛤等,是一種海產小型雙殼貝類軟體動物,大多棲息在潮流暢通,風浪較小,有流水注入的砂泥底質的內灣灘涂的中、底潮區,是人們餐桌上常見的食物。因其活動性差、容易采集、耐污染能力強,對多種污染物具有較強的累積能力而被廣泛用于水環境污染的指示監測生物。然而將其用于硒毒性測試的研究很少,補充硒及其化合物對河蜆的毒性數 據將有助于我們了解硒在海水環境中對生物體的影響以及水生生物對硒污染的響應。
本研究以黃蜆、菲律賓蛤仔為研究對象,以Na2SeO3為沉積物加標硒源,主要研究黃硯對沉積物中硒的富集以及硒在黃蜆體內的分布特征,以期對水環境硒污染的預防和監測以及相關水生態基準的確定提供參考依據。
學生要求:
學生要求:大二、大三海化、海生,共計4-6人。
指導教師:劉麗華、劉春蘭、莊敏
聯系老師:liuchunlan200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