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廈門大學大創項目(校長基金)招募:
黃東海巨螅類刺胞動物樣品采集與多樣性研究
課題簡介:
海洋水螅類是重要的大型底棲動物類群,廣泛分布于全球海洋環境中的硬質基底上,部分水螅如巨螅目的種類在海底形成大面積“海草床”,為其它生物提供棲息環境,或附生于碼頭、網箱、船底等人工設施上,是重要的污損生物成員。
本項目依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擬在中國沿岸海上設施上大范圍采集巨螅類樣品,并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組織的2019年渤黃海共享航次與東海共享航次,按照廈門大學海洋科技博物館的要求對樣品進行分選、登記,獲取巨螅形態學與分子生物學數據,項目組按學校的財務規定提供出海補助。
本項目將是海洋生物底棲無脊椎動物學本科課程的實踐機會,學生將通過此項目學習底棲生物采集與研究方法,鼓勵對海洋底棲生物學感興趣的同學申請。
招募學生要求:
1)有意向選擇海生或海生技專業的2017級本科生
2)負責人1名,要求男生,將負責團隊搭建與項目執行,組織編寫大創申請書,2019年至少參加1個航次的出海作業,多次組織團隊在福建、浙江、廣東等沿海省份的近岸人工設施上系統性采集樣品,組織形態與分子數據的獲取。
3)團隊成員2-3名,至少1名男生,協助負責人開展室內外工作。
項目時間:2018年11月中旬開始準備大創計劃書,2019年1月1日開始,為期1-2年。
結題要求:
1)采集1000號樣品,并按照館藏要求對樣品進行保存、登記
2)至少編寫1篇學術研究論文,投向國際刊物
3)在海洋底棲生物學實驗室或MEL做口頭報告
指導老師:宋希坤,為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杰出博士后基金”資助的在站博后; 請感興趣的本科生在2018年11月9日前將個人簡歷、大學期間已修課程成績單等發送至xksong@xmu.edu.cn,郵件主題注明“大創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