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1. <tbody id="bmdbm"></tbody>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2. <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3. <tbody id="bmdbm"></tbody>
    1.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1. <bdo id="bmdbm"><strong id="bmdbm"></strong></bdo>
             
             
            聯系我們 英文版

            Luncheon Seminar #229: 俯沖帶深部碳循環過程:以日本海和南海新生代火山活動為例

            時間:2023年05月29日 17:26

            來源:

            瀏覽:

            時 間:2023-6-5 (星期一) 12:00-13:00

            主 講:陳雙雙 副教授

            地 點:周隆泉樓二樓咖啡廳


            主講內容:

            板片俯沖過程將地表的碳攜帶至固體地球深部,火山作用是由地球深部向地表各個圈層系統輸送碳組分的主要方式,二者共同構成了地球系統的深部碳循環體系。開展俯沖帶深部碳循環過程的研究,對于在當前助力國家雙碳目標、探索地球碳循環機理均具有重要意義。東北亞地區,從中國東北地區日本海弧后盆地日本島弧日本海溝,到太平洋板塊,構成了地球上典型的俯沖板塊體系,是一個獨特且完整的俯沖地質構造單元。東南亞地區,從南海蘇祿海到蘇拉威西海,由多個不同方向的俯沖作用組成,構成了地球上極為復雜的俯沖板塊體系。我們通過對東北亞(日本海)和東南亞(南海)新生代火山巖進行巖石地球化學成分分析,并結合地震層析成像的證據,以(1)揭示西太平洋板塊俯沖作用對日本海和南海新生代火山活動的影響、(2)闡述日本海和南海新生代火山活動的碳酸鹽熔體交代過程、(3)總結俯沖帶深部碳循環過程。


            個人簡介:

            陳雙雙,中山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火山學研究。長期從事新生代火山活動的成因解釋和地球動力過程的研究,主要應用火山巖巖相特征、礦物原位微區地球化學成分、全巖Sr-Nd-Pb-Hf-Cu-Zn同位素成分和同位素年代學等方法探索火山活動的巖石成因、巖漿演化過程和地球動力機制。目前致力于東北亞新生代火山活動的巖漿構造演化、華南與環南中國海地區火山活動的巖漿構造演化、西太平洋白堊紀火山活動的動力機制等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Chemical Geology, American Mineralogist, GSA Bulletin, MPG等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20余篇。


            騰訊會議號:636-196-424





            上一篇: 【2023年6月3日】凌峰論壇第89講:海洋生物生態與進化 下一篇: 百年尺度氣候重建與同化

            相關文章

            花蝴蝶看片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