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1. <tbody id="bmdbm"></tbody>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2. <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3. <tbody id="bmdbm"></tbody>
    1.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1. <bdo id="bmdbm"><strong id="bmdbm"></strong></bdo>
             
             
            聯系我們 英文版

            MEL Seminar|西北太平洋顆粒態痕量金屬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研究的工作進展

            時間:2023年06月14日 10:50

            來源:

            瀏覽:

            時 間:2023年6月16日(星期五) 12:30-13:30

            主 講:張衎(MEL杰出博士后)

            地 點:周隆泉樓B3-202

            MEL Seminar



            報告題目:西北太平洋顆粒態痕量金屬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研究的工作進展

            報告者:張衎(MEL杰出博士后)

            報告時間:2023年6月16日(星期五) 12:30-13:30

            報告地點:廈門大學翔安校區周隆泉樓B3-202

            主持人:陳蔚芳 工程師



            報告摘要:海洋中的痕量金屬可作為痕量營養鹽供生物吸收利用(如鐵、鋅、銅),也可作為物質來源或大洋環流的示蹤劑(如鋁、鎘、釹)。而顆粒物是海洋中物質遷移、轉化的重要載體,影響著痕量元素在水體中的分布、循環及其生物可利用性。報告人搭建了海洋顆粒態痕量元素研究的采樣和測試方法,并將在本次報告中重點介紹報告人過去一年在西北太平洋寡營養海區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包括陸源物質供給、鎘和磷的非耦合循環等。為構架寡營養海域痕量金屬的來源、循環與輸出提供重要科學依據,同時也為古海洋學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報告人簡介:張衎,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海洋科學流動站博士后(2019年2月至今),合作導師為戴民漢教授。本科就讀于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士就讀于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主要研究領域為現代海洋痕量元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地球早期生命與環境協同演化等。在Nature GeoscienceChemical Geology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獲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MEL杰出博士后基金支持,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


            上一篇: MEL Seminar|Introduction of isotopically light barium from the Rainbow hydrothermal system into the deep Atlantic Ocean 下一篇: Luncheon Seminar #234: Effects of a geostrophic current on the propagation and generation of ITs

            相關文章

            花蝴蝶看片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