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以下簡稱“四史”)學習教育,學校啟動“這片神奇的沃土”——身邊的“四史”學習教育活動,圍繞“英雄”“復興”“創新”“信念”四個主題,在翔安校區先行先試,組織部分學院調研實踐隊就近走訪、深入調研周邊“四史”學習教育實踐基地,用此地此處的鮮活素材、貼近師生的本土載體,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黨團班建設,打造“四史”學習教育活動的示范亮點。12月5日,海洋與地球學院2020級本科生走進翔安區彭厝村、澳頭村,參觀調研同安早期革命活動舊址、澳頭村生態文明示范點和中共(閩西南)地下黨活動據點舊址。校宣傳部副部長洪春生,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章舜欽,海洋與地球學院黨委副書記邱榮鋒、團委副書記蔡笑霜、輔導員黃良等老師帶隊并指導活動開展。
走進澳頭,聽海風吹來的“四史”故事
從翔安校區驅車約半小時后,隊伍到達位于彭厝村的同安早期革命活動舊址——彭德清紀念館。作為廈門黨史教育基地,彭德清紀念館內藏彭德清將軍生前遺跡、實物、文字資料與圖片等。全體師生在彭德清將軍塑像前整齊列隊,認真聆聽工作人員介紹彭德清將軍的光榮事跡,學習了彭德清將軍戎馬一生、征戰四方,為抗美援朝戰爭、為沿海地區的解放和海防事業鞠躬盡瘁的“一代勁旅”的故事。通過參觀學習,師生們直觀、生動、深刻地接受了一場革命歷史教育。
緊接著,實踐隊來到澳頭村生態文明示范點。澳頭村是一個蘊含濃厚海洋文化的地方,近年來,通過藝術與科技雙輪驅動,這里已經發展為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成為廈門的一張新名片。師生們先后參觀考察了超曠美術館、北歐海洋展和澳頭村。超曠美術館建筑將現代建筑藝術風格與周圍自然鄉土環境融為一體,并且館內功能區域豐富,是一所藝術與科普充分融合的展館;北歐海洋展展出的作品大膽鮮明、富有創造力,新穎直觀地描繪了海洋與人類的關系。實踐隊對澳頭村以文化藝術為中心全力開展的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取得的豐碩果實感到印象深刻。
在中共(閩西南)地下黨活動據點舊址的參觀考察中,破舊的樓體帶領實踐隊回到了戰火紛飛的年代,體味革命先輩們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緊張。
實踐結束后,同學們在歸程的車上興致勃勃地討論澳頭村與彭厝村的革命文化傳承和紅色底蘊,并表示要好好整理調研成果,將這里的“四史”故事傳播出去。
一堂別開生面的思政課 一次以文育人的師生交流
12月8日下午的《思想道德基礎與法律修養》課堂與以往有所不同。本次課上,同學們分為七組,依次對“四史”學習調研成果進行展示。“澳頭村的發展,是‘四史’宏大背景下中國農村故事的生動縮影,是在黨領導下人民迎難而上,開辟新天地的歷史見證”,“讓我現場為大家朗誦一首詩,懷念彭德清將軍”“這是我們小組成員現場采訪當地居民的視頻,請大家觀看”……
各組同學帶來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成果展示。任課教師曾煒琴以及另外三位評委邱榮鋒、蔡笑霜、黃良,現場認真觀看了同學們的展示,并對展示表示高度贊許和感同身受。在點評環節中,評委們進一步闡釋了革命期間共產黨人為解放新中國不懈奮斗的歷程,海洋產業因地制宜為當地經濟發展所做出的貢獻以及因此帶來的新農村建設風貌,希望同學們今后以史鑒今、以文育人。
本次學習教育活動將“四史”學習教育內容有機融入思政課中,深挖社會資源育人元素,進一步探索了融入式、嵌入式、沉浸式的立德樹人新模式,引導學生學思踐悟,在實踐中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知史愛黨、學史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