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1. <tbody id="bmdbm"></tbody>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2. <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3. <tbody id="bmdbm"></tbody>
    1.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1. <bdo id="bmdbm"><strong id="bmdbm"></strong></bdo>
             
             
            聯系我們 英文版

            王克堅教授課題組在海洋動物抗菌肽研究取得的新突破

            時間:2017/03/23

            來源:COE

            瀏覽:

            2016年12月31日,農業部核發了廈門大學的《重組畢赤酵母GS115/(pPIC9K-scy-sphistin)表達的青蟹抗菌肽生產應用的安全證書》,這是我校海洋與地球學院王克堅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繼2015年獲批我國第一個海洋動物(大黃魚)抗菌肽基因工程產品生產應用安全證書后,又獲得農業部批準的青蟹抗菌肽基因工程產品生產應用安全證書(農基安證字(2016)第018號),也是迄今我國第二個海洋動物抗菌肽生產應用安全證書。

            青蟹抗菌肽scy和sphistin,是王克堅教授課題組從我國重要海洋經濟養殖品種擬穴青蟹中首次發現的新型抗菌肽,由該課題組命名并在國際學術刊物發表,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該項獲得安全證書的青蟹抗菌肽scy-sphistin,具有抗菌效果好、不易產生耐藥性、無殘留等特點,可作為抗生素的安全有效替代品應用于醫藥、食品和畜牧水產養殖業。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在畢赤酵母表達的抗菌肽scy-sphistin產品,可研制成不同用途的產品,具有技術先進、工藝簡便、生產成本低的特點。產品一旦推廣應用,將為我國飼料行業提供安全高效的飼料添加劑,也可作為飼料原料或者食品的防霉抑菌劑,可有效解決海水養殖中的抗生素污染和飼料原料易霉變等問題,還可以研制成新型藥物,作為農藥或者醫學臨床用藥,具良好產業化發展前景。

            該項研究成果于3月14日在福建省科技廳主頁以“廈門大學海洋動物抗菌肽研究取得新突破”為主題進行了報道,后續研發工作將繼續與企業深度合作,推進抗菌肽基因工程產品在企業的轉化生產。

            (海洋生物制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科技處)

             

            青蟹抗菌肽中試試驗現場


            上一篇: “嘉庚”號科考船順利回廈 下一篇: 海洋與地球學院博士生祁第以第一作者在在Nature子刊《Nature Climate Change》上發表研究論文

            相關文章

            花蝴蝶看片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