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22年1月15日中午12時10分,湯加時間當日下午5時10分,位于南太平洋島國湯加境內的洪阿哈阿帕伊島海底火山發生大規模噴發并引發局地海嘯。火山爆發后,由于互聯網和通訊網全部中斷,湯加全國失聯。
為探究災情影響,“海絲一號”SAR衛星利用“全天時、全天候”,既不受夜晚無光的影響也不受天氣條件的影響,直接穿透云霧的成像優勢,第一時間對該國首都努庫阿洛法等重點區域編制應急觀測計劃,并分別于當地時間1月17日1時、1月18日0時,連續兩晚成功獲取湯加王國首都努庫阿洛法地區與湯加王國洪阿哈阿帕伊火山地區的災后SAR衛星影像。

△1月19日新聞聯播相關報道畫面截圖
“海絲一號”在觀測中發現,努庫阿洛法基礎設施并未受到明顯損壞,首都所在的湯加塔布島北部和南部海岸線未發生明顯變化。位于島嶼北海岸的努庫阿洛法港塔桿、防波堤、道路、錨地等基礎設施完好、有多艘船只停靠。努庫阿洛法城市運動場、道路、建筑、植被都均未見明顯受損痕跡。

本次拍攝任務是“海絲一號”團隊在湯加火山爆發事件發生后發起的應急響應。早前,“海絲一號”也為印度尼西亞蘇拉維西島馬穆朱6.2級地震、蘇伊士運河“堵船”、泰國曼谷化工廠爆炸、河南特大洪水等國內外突發事件提供應急拍攝服務,充分展現了SAR衛星在應急響應和防災減災等方面的應用前景。

“海絲一號”由廈門大學攜手天儀研究院、中國電科38所和福建省招標采購集團等單位聯合研制,是我國首顆對標國際先進指標,具有全天時、全天候工作能力的SAR小衛星,可實現米級分辨率,最大成像幅寬達100公里。“海絲一號”的集成化和低成本設計,引領了國產SAR小衛星的快速發展,并為后續國產SAR衛星星座的建設奠定了基礎。“海絲一號”也是國際首顆面向海洋與海岸帶遙感的C波段輕小型SAR衛星。基于“海絲一號”圖像,團隊圍繞SAR海面風場、海表波浪、海洋內波、海面溢油以及臺風與洪澇災害等方面開展大量反演研究,初步驗證了“海絲一號”在海洋與海岸帶遙感觀測方面的應用能力,“海絲一號”及其后續衛星研發將為我國海洋觀測和海洋科學研究提供強力支持。

△“海絲一號”
目前,“海絲一號”已成功發射并穩定在軌運行一年零一個月,在此期間獲得了多項榮譽:入選2020年度中國遙感領域十大事件及2021年世界十大明星雷達裝備;斬獲第九屆世界雷達博覽會創新產品挑戰賽金獎;榮登中國遙感領域國家級綜合性學術期刊《遙感學報》3月份封面;在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2021中國航天成就展、第十九屆中國·海峽創新項目成果交易會等會議上嶄露頭角,獲得了業內廣泛贊譽。在第五屆“中科星圖杯”國際高分遙感圖像解譯大賽中,“海絲一號”提供數據并參與國際賽道“高分辨率SAR圖像中近海養殖場分割”,與國家“高分”、“海洋”等衛星同臺亮相,推進高分遙感領域國際交流合作和成果轉化等。

△“海絲一號”登上期刊封面
廈門大學合作研制的“海絲一號”和“海絲二號”(2021年6月11日成功發射并穩定在軌運行)兩顆衛星,是海洋學科先行先試“海絲”系列星座的首發星,在國內外形成了極具影響力的“海絲”品牌優勢。未來,“海絲星座”計劃由高分辨SAR遙感衛星、寬幅高信噪比水色遙感衛星、紅外遙感衛星以及可見光多光譜遙感衛星等面向不同海洋觀測需求的多類特色遙感小衛星組成,通過優化組合的多星多傳感器協同工作,實現對海洋與海岸帶的多要素同步觀測及小時級準實時快速響應。

△“海絲一號”拍攝的廈門大學
(宣傳部據廈門大學聯合遙感中心、新聞聯播、科技日報、廈門大學新聞網、微信公眾號“天儀SPACETY”等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