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1. <tbody id="bmdbm"></tbody>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2. <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3. <tbody id="bmdbm"></tbody>
    1.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1. <bdo id="bmdbm"><strong id="bmdbm"></strong></bdo>
             
             
            聯系我們 英文版

            廈門大學柯才煥教授團隊發表論文綜述中國鮑魚養殖模式的歷史變遷與發展趨勢

            時間:2023/02/13

            來源:

            瀏覽:

            近日,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柯才煥教授研究團隊以“Transitions, challenges and trends in China's abalone culture industry”為題在農林科學權威期刊Reviews in Aquaculture發表綜述文章。該文在綜述世界各主要養鮑大國養殖現狀的基礎上,重點梳理了中國鮑魚養殖模式近60年來的歷史變遷、所面臨的挑戰及發展趨勢,為中國鮑魚產業的科學規劃與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數據支撐。

            鮑魚是中國重要的海產養殖經濟貝類,2020年中國鮑魚養殖產量達到20.35萬噸,約占世界總產量的90%。鮑魚養殖產業雖得到快速發展,但很多問題也日益凸顯,例如:近岸適養空間不斷壓縮,臺風赤潮等自然災害風險依然存在,以及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高溫和低氧環境致使鮑魚的夏季死亡率逐年升高等。

            該論文首先綜述了世界各主要養鮑大國的養殖現狀,從幼體培育、中間培育和養成階段三方面對比了世界各國的養殖模式特點。其次,重點梳理了中國鮑魚養殖模式60年來的歷史變遷和面臨的嚴峻挑戰。基于此,本文在研究團隊前期工作基礎上,提出“基于自動化、智能化的陸基循環水養殖系統構建”這一解決方案,并從新品種的持續開發與培育、適宜環境因子的精準調控、基于運動和攝食行為的投喂策略選擇、適合循環水養殖的新型優質配合飼料的研發、節能高效的水處理循環系統的建立、實時在線追蹤的大數據分析系統的革新六個方面進行了具體闡述。最后,研究團隊基于“碳中和”理論提出實施陸海統籌減排增匯方案,即通過不斷創建新設施、新技術、新模式,助推鮑魚養殖產業早日實現機械化、智能化、信息化。

            該論文為中國鮑魚養殖產業的科學規劃與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數據支撐,助力中國由漁業大國向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并重的漁業強國轉變。

            柯才煥教授研究團隊經過20余年的不懈努力,已構建較為齊全的鮑魚種質資源庫,育成一系列具有優異性狀的原創育種材料,并培育出“東優一號”、“西盤鮑”“綠盤鮑”3個國審鮑魚新品種。針對鮑魚的遺傳改良研究,前期多聚焦在生長性狀,今后將拓展到抗性、品質等復雜性狀,并開發針對此類性狀的高效測定和評價新方法,從而有效提高我國鮑魚的良種覆蓋率并實現產業提質增效,為鮑魚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最為重要的種業支撐。

            國審鮑魚新品種A.東優一號; B.西盤鮑; C.綠盤鮑

            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博士后高霄龍為該論文第一作者,柯才煥教授為通訊作者。該研究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8YFD09014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872564、32273105)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專項資金(CARS-49)等聯合資助。

            論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raq.12769

            Gao, X.L., Zhang, M., Luo, X., You, W.W., Ke, C.H. Transitions, challenges and trends in China's abalone culture industry. Rev. Aquac. 2022. 10.1111/raq.12769

            供稿:黃妙琴、高霄龍

            編輯:蘇穎、劉琰冉

            審核:張瑤、劉志宇、唐騰鳳

            上一篇: 廈門大學戴民漢教授團隊揭示西北太平洋區域性磷匱乏的潛在形成機制與生態效應 下一篇: 廈門大學許肖梅團隊在海洋哺乳動物聲學保護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相關文章

            花蝴蝶看片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