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5日,是我院2018級本科生生產實習外出作業的第一天,全體同學分為3個部分,分別開展廈門灣-東山灣海上綜合調查航次、急救知識培訓、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東山海洋相關產業調研等模塊內容的實習。今年學院實驗教學中心繼續與東山太古海洋觀測與實驗站合作開展本科生生產實習,7月5日首批45名同學已順利入住東山站。

7月5日廈門灣出海

7月5日急救培訓

7月5日漳江口紅樹林實習基地,環境與生態學院副院長王文卿教授親臨講解
學院實驗教學中心按照學校常態化疫情防控總體部署,結合學院“海洋2號”教學實習船的優勢,經過前期近兩個月的籌備,編寫了實習方案,組織了學院共54名帶隊教師和指導教師參與其中,完成了生產大實習的各項準備工作。今年的本科生生產大實習整體采用分組輪訓和分專業方向實習的方式,分組輪訓階段,全體135名同學共分為6個實習班,每2個班為單位進行實習項目的輪換,同學們共需要完成廈門灣和東山灣海上綜合調查、潮間帶沙巖相生物調查、東山海洋相關產業調研、急救知識培訓、東山站專題講座、樣品處理等6個模塊的實習任務。
6月28日,實驗教學中心組織相關老師和全體同學召開實習動員及安排部署大會,接下來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各專業調查方法介紹及分專業備航工作。7月2日,備航就緒并順利完成了海上設備調試。

6月28日實習動員大會

海洋生物專業備航

海洋化學專業備航

海洋地質專業備航

備航完成前往海洋二號裝船
今年的實習仍然利用虛擬仿真平臺和實驗教學中心的線上預約系統開展安全考核工作和實習管理工作,學生須在備航階段完成《2018級生產實習海上安全教育》、《海洋科學實驗室安全與防護》兩個模塊的練習并考核合格。同時,同學們將在野外實習模塊中進行簽到打卡、師生互動、上傳日志、周記、實習報告等環節。

虛擬仿真平臺在實習準備期間的應用
2021年本科生生產實習首次向其他學院開放,環境與生態學院的10名本科生加入了實習隊伍。同時,今年實習還將與70.8海洋媒體實驗室合作,同期舉辦第一屆“海洋之美”海洋綜合調查實習攝影攝像大賽,鼓勵參加實習的老師和同學們發現并宣傳海洋科學的魅力。
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實驗教學中心
(文:張巍 圖:黃梓榮、郭立梅、劉志鑫、李育芳、莊敏、張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