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3000噸級的海洋科考船3月31日正式開工建造,預計明年校慶完工。它的投用不僅將結束我校沒有遠洋科考船的歷史,而且未來數十年內,它將成為我國深遠海科學研究的主力船之一,進一步增強我國深海大洋科學考察能力。
當天上午,科考船開工儀式在廣州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廠區舉行。我校校長朱崇實按下電鈕點火開工。副校長葉世滿、中國船級社廣州分社副總經理陳林龍、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周篤生分別代表三方簽署開工文件。

朱崇實在致辭中說,廈門大學是中國距離大海最近的一所大學,因海而生,伴海而長,擁有開展海洋科學研究的獨特區位優勢,是我國海洋學科的發祥地。早在上個世紀20年代建校之初,廈大就在國內率先設立了海洋學科,1946年又成立了第一個海洋學系,成為我國海洋學科的搖籃之一。
“經過數十年發展,廈大海洋學科雖然具備了雄厚的研究實力,卻沒有一艘能夠走向大洋、走近南北極的科考船。這成為了制約廈大海洋學科跨越發展、可持續發展的一個瓶頸。”他同時表示,“擁有一艘屬于自己的、性能卓越的大型海洋科考船,是廈大數代人的一個夢想。”
朱崇實說,學校將依托正在建設的馬來西亞分校,以建設“中國—東盟海洋學院”為契機,努力將該科考船打造成為在東盟地區推動全球變化研究、海洋科學教育以及科技交流的海上流動大學,成為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全球文化交流的海上“孔子學院”,共同為中華文化走出去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做出貢獻。
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廣德表示,廈大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的建造開啟了高校與船廠合作的典范。廣船國際將堅持“質量第一、客戶至上”的理念,不斷加強每個建造環節的質量監控,齊心協力,按期保質完成各項生產節點,努力把該船建造成一艘高性能、安靜舒適的一流科考船。
據介紹,這是我國第一艘采用國外方案設計、國內轉化詳細設計,并由船東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校黨委常委、地學部主任戴民漢說,該船以“面向21世紀科學研究、專才培育、服務社會及文化傳承”為總體定位,建成之后將作為海上高新科技平臺承擔多學科海上綜合考察任務,滿足陸架邊緣海、專屬經濟區及深海大洋綜合資源及環境調查和研究的需求,在所有無冰洋區開展海洋學研究和教學實習。
從性能上來看,這艘科考船將具備出色的海洋觀測設備收放、操控的能力;船身裝備高性能聲學設備;能夠支持水文、化學、生物、地質地球物理、大氣和相關交叉學科的實時、同步觀測和現場科學實驗研究,支持信息數據遠程傳輸;采用全電力推進,具備高精度動力定位功能。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708研究所副所長陳剛及學校辦公室、人事處、科技處、海洋與地球學院、環境與生態學院、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單位的負責人也參加了儀式。儀式由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利潮主持。
(文/李 靜 陳催娟 圖/賈貽嶺)
◆相關鏈接:
先睹為快——
咱校科考船長啥樣?

(科考船效果圖)
姓名:待定。
體量:約3500總噸。雖比5000噸級的“大洋一號”小,但它也算是個“大塊頭”,能到達所有冰區之外的深海大洋。
外形:船長77.7米,型寬16.24米,設計吃水5.2米。
航速:經濟航速11節,最大航速14節,續航力10000海里,自持力50天。
設計及建造方:由美國Glosten公司負責概念設計和初步設計、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第708研究所進行詳細設計,并由廣州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建造。
美國Glosten公司,是一家世界著名的船舶設計公司,在海洋科考船領域,有近50年的豐富經驗,為全世界船只數量最大、噸位最齊全、海上綜合觀測實力最強的研究型海洋科考船隊———美國大學—國家海洋實驗室系統(UNOLS系統)提供各類技術支持與服務超過30年。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708研究所,是中國船舶行業內成立最早、規模最大、成果最多、技術力量最雄厚的軍用艦船、民用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開發機構,是船舶設計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依托單位。
廣州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首家造船上市公司,具有豐富的特種船的建造經驗,先后躋身“中國制造業500強”、“中國品牌500強”等,曾建造了“和平方舟號”大型專業醫院船,享有盛譽。
(李 靜 陳催娟)
您知道嗎?
廈大科考船的多項技術創新
據我校海洋與地球學院副院長、科考船項目技術總負責人王海黎介紹,我校科考船的設計水平可比肩世界同級別科考船,具有“潔凈、安靜、通用、綠色”等特點。在設計理念與技術方案上,率先實踐了多項國內技術創新:
我國首艘具備潔凈采樣、操作、分析能力、設立專屬潔凈實驗室的科考船,首次實現集成采水器、絞車和集裝箱式實驗室的可移式船載痕量金屬潔凈水樣采集及分析測試系統,首次采用在升降鰭上設置走航超潔凈(痕量金屬無沾污)海水采集系統的設計方案;
首次在全船實驗室采用可變風量、風壓可調式中央控制空調系統;
首艘專設光照培養實驗甲板工作區的科考船;
首次在建造任務書中參比挪威船級社(DNV)的船舶聲寂性評級符號,提出水下輻射噪聲定量化衡準的科考船;
首次在科考船上配置船載聲納自噪聲監控系統;
全電力靜音推進方式的首次實踐:低速超靜音直推式推進電機;特殊設計的低噪聲定螺距雙螺旋槳;特殊設計的低噪聲艏、艉側推器;AFE變頻器加配正弦濾波器進一步降低高頻噪聲的電推方案等;
首次在全部科考工作空間(甲板和實驗室)遍布與UNOLS(美國大學—國家海洋實驗室系統)科考船兼容的2×2英尺見方緊固件網格,方便設備與裝置的靈活布置;
首次在CCS(中國船級社)審圖體系下成功設計可移式門檻,實現科考船的外部工作甲板與室內實驗室之間的無障礙通行,極大提高科考空間的整體通暢性;
首次采用1:1木制實體模型(mock-up)優化實驗室及艙室的空間優化布置。
(李 靜 陳催娟)
原文地址:http://news.xmu.edu.cn/s/13/t/542/75/47/info1610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