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1. <tbody id="bmdbm"></tbody>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2. <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3. <tbody id="bmdbm"></tbody>
    1.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1. <bdo id="bmdbm"><strong id="bmdbm"></strong></bdo>
             
             
            聯系我們 英文版

            我院積極參與承辦2018廈門國際海洋周系列活動

            時間:2018/11/14

            來源:COE

            瀏覽:

            11月2日至8日,2018廈門國際海洋周在廈門隆重舉辦。這一集國際海洋論壇、海洋展覽洽談、海洋嘉年華活動和海洋科普文化活動四大板塊于為一體的綜合性海洋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已成為全球性海洋盛會及海洋界交流重要平臺。廈門大學作為主辦單位之一,海洋與地球學院代表學校積極參與并承辦海洋周相關活動,在國際海洋舞臺上彰顯學科風范,為推進海洋學科“雙一流”建設持續發揮作用。

             

            我院戴民漢院士作2018廈門國際海洋周主論壇主旨發言及總結發言

            11月2日,以“共建共享 攜手推進海洋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2018廈門國際海洋周在廈門海滄融信華邑酒店盛大開幕。主論壇分別由廈門大學海洋與海岸帶發展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洪華生、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項目主任馬超德主持,10名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官員、國際組織負責人、專家學者等嘉賓分別進行主旨演講。我院中國科學院院士戴民漢在主論壇上作了題為海洋科學之于海洋可持續發展的主旨發言,并對論壇進行總結。國家相關部級官員,國際組織機構代表及來自超過30個國家的110余名國外涉海部門部級、司局級官員、涉海企業代表和專家學者蒞會交流。

             

             

            我院王克堅教授受邀擔任“廈門海洋新興產業創新聯盟”首屆當值主席

            為進一步優化廈門海洋優勢創新資源,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提升科技研發能力、產業創新能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廈門海洋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廈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擬聯合在廈涉海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單位成立廈門海洋新興產業創新聯盟(以下簡稱“聯盟”)。

            為加強服務國家和區域重大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海洋科技創新在廈門海洋新興產業的引領作用,我院王克堅教授受邀擔任首屆“聯盟”當值主席(之一),并于2018年11月2日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參加主持“聯盟”成立大會。

            “聯盟”由廈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秘書處籌備,廈門匯盛生物有限公司、廈門大學、廈門藍灣科技有限公司、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廈門衛星定位應用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水產研究所等6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共吸納聯盟成員單位105家,旨在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戰略部署,進一步優化廈門海洋優勢創新資源,促進廈門海洋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聯盟是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專業性、非營利性、非實體性合作組織,設立聯盟大會、執行委員會、輪值主席、專家委員會和秘書處。其中,執委會主席單位采用“企業單位+科研機構”雙主席模式,可有效實現企業和科研機構間的優勢互補,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專家委員會依托在廈高等院校和涉海科研機構,緊緊圍繞海洋生物醫藥制品、海洋高端裝備制造、現代漁業、濱海高端旅游、智慧海洋等5個重點發展領域,由17名來自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工作一線的專家組成,作為聯盟的智囊團,為聯盟的發展規劃、行動計劃提供決策咨詢、意見和建議。

             

            中國-東盟海洋學院成果展亮相海洋周

            11月2日至3日,由廈門大學、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主辦的中國-東盟海洋學院成果展在海洋周主會場廈門海滄融信華邑酒店3樓同期舉辦。作為今年廈門國際海洋周配套活動之一,本次展覽以展板、視頻等形式集中回顧該項目自啟動起來的發展進程及建設成效,吸引了各級主管政府部門、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及企業、國際同行專家等代表駐足關注及高度認可。

            作為我國海洋學科第一次走出國門辦學,中國-東盟海洋學院依托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入選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首批建設項目。2014年經外交部和財政部批準啟動建設,至今已取得了良好進展,2016年海洋生物技術本科專業獲馬來西亞教育部批準招生,2018年海洋環境化學本科專業獲批,實驗室建設基本完成。面向我國海洋強國戰略及東盟國家需求,學院將繼續增強與東盟各國相關教育科研及海洋事務機構的合作,力爭成為世界領先水平的海洋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基地,為推動共建世界一流海洋學科及“一帶一路”倡議持續貢 獻力量。

             

             

            我院柯才煥教授在2018年海上絲綢之路國家海洋管理與藍色經濟發展部級研討班暨發展中國家海洋漁業產業交流對接會作廈門大學海水養殖推介

            11月2日下午,“海上絲綢之路國家海洋管理與藍色經濟發展部級研討班暨發展中國家海洋漁業產業交流對接會”(以下簡稱“對接會”)在廈門海滄成功舉辦。對接會共分中外方代表推介、中外代表對接交流及會議總結三個階段。會上,柯才煥教授受邀就“廈門大學海水養殖項目成果”進行了推介,分別介紹了我院近些年在鮑魚、牡蠣、對蝦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與中外各企業代表進行了對接交流。會議邀請了來自中國、幾內亞、斯里蘭卡、柬埔寨、利比里亞、黎巴嫩、土耳其、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等15個國家的政府部門官員、企業代表以及海洋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參會,規模逾百人。

             

             

            讓公眾走近海洋,讓公眾體驗海洋——第七屆廈門大學海洋科學開放日暨海洋文化大講堂順利舉辦

            2018年11月4日,廈門大學翔安校區周隆泉樓、希平樓和金泉樓里的實驗室敞開大門,6300名的參訪者和500余名廈門大學師生及志愿者如約而至,以“Our Mysterious Seas”為主題的第七屆廈門大學海洋科學開放日暨海洋文化大講堂正式開始。來自各地的參訪者懷著對神秘海洋的極大好奇,在這里近距離了解海洋、體驗海洋,提高海洋素養。

            在本屆海洋科學開放日上,除了常規的實驗室開放、展覽和趣味互動等活動之外,還新增了幾個特色活動,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公眾有機會可與著名海洋科學家面對面,暢聊海洋科學領域的相關議題。在全球氣候不斷變化、影響日益凸顯的大背景下,從事海洋碳循環研究二十余載的戴民漢院士發起了“我與海洋科學家面對面——對話全球升溫1.5℃”的特別討論,邀請教學名師曹文清教授、“養海藻而非養海帶的”史大林教授、“玩衛星的女漢子”商少凌教授、足跡遍及我國紅樹林的陳鷺真教授和20次“征戰”南北極的雪龍號王建忠船長一起與公眾面對面交流,共同探討全球升溫1.5℃。

            為豐富內容、擴大覆蓋范圍,由自然資源部海洋宣傳教育中心、廈門大學、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主辦,并由騰訊科學平臺直播的“海洋文化大講堂”是本屆開放日的另一項重磅活動。據統計,共15.5萬觀眾通過直播在線收看了兩場報告,擴大了開放日的覆蓋面。

            廈門大學海洋科學開放日活動是廈門國際海洋周重要的系列活動之一,由中國海洋科學卓越教育伙伴計劃(COSEE China)和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環境與生態學院、海洋與地球學院、濱海濕地生態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福建省海陸界面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海洋生物制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聯合主辦,旨在 讓更多公眾正確認識海洋、了解科學,倡導人們以實際行動保護海洋。

             


            上一篇: “海洋研究與教育國際聯合實驗室”成立 下一篇: 田徑場上齊拼搏,海洋學子創輝煌 ——海洋與地球學院在我校第53屆學生田徑運動會上再創佳績

            相關文章

            花蝴蝶看片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