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1. <tbody id="bmdbm"></tbody>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2. <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3. <tbody id="bmdbm"></tbody>
    1.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1. <bdo id="bmdbm"><strong id="bmdbm"></strong></bdo>
             
             
            聯系我們 英文版

            全國首個海洋媒體實驗室在廈門成立

            時間:2019/11/05

            來源:廈門大學新聞網

            瀏覽:

            11月1日,首屆70.8海洋科學傳播高峰論壇暨70.8海洋媒體實驗室(70.8 Media Lab)成立儀式、《藍海百年》紀錄片開機儀式活動在廈門舉行。

            70.8海洋媒體實驗室,是全國首個頂尖科研機構與權威媒體聯合創建的海洋媒體實驗室,也是全國首個致力于創新海洋科學傳播模式的海洋媒體實驗室。實驗室立志成為在海洋科學大眾化傳播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海洋科普知識傳播、科普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的創新型平臺。實驗室將以廈門大學為基地,充分融合社會化媒體的傳播特性,連接全球海洋科研力量,推動海洋科學大眾化傳播實踐與理論的創新,逐步提升中國乃至全世界公民的海洋意識。

            在成立儀式上,70.8海洋媒體實驗室主任、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環境與生態學院副院長史大林教授介紹了實驗室設立的基礎和實驗室整體構想。他指出,長期以來,廈門大學地學部在扎實推進海洋科學研究的同時,不遺余力地致力于海洋科學傳播與教育。據統計,自2012年起每年一度的廈門大學海洋開放日活動,迄今已吸引了共計約2.8萬名公眾的參與。2018年4月,廈門大學地學部與新浪廈門聯合推出“跟著嘉庚號科考去”隨船科考體驗和“嘉庚號的法國朋友”來廈直播,掀起公眾對廈門大學“嘉庚”號、海洋科考及海洋文化的關注熱潮,形成了良好的互信和合作基礎。2018年7月,廈門大學地學部與新浪廈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隨后雙方交流互動不斷深入,合作層級和方式不斷提升。為進一步推進縱深合作,雙方聯手創建“70.8海洋媒體實驗室”。

            實驗室理事長、新浪網地方站事業部副總經理、新浪福建大區總經理卓傳偉在致辭中說,廈門大學是中國海洋學科的搖籃,從這里走向世界各地的海洋人不計其數。新浪網是一家有著20年歷史的互聯網公司,微博是華語第一社交媒體,連接超過5億的用戶。廈門大學的海洋科學代表著科學的力量,而新浪網代表了傳播的力量,這種融合會迸發出驚人的力量。他相信,在實驗室理事會及執行委員會的共同努力下,70.8海洋媒體實驗室一定可以開啟科學融合傳播的奇妙世界。

            實驗室成立揭牌儀式環節,實驗室共同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地學部主任、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戴民漢院士,廈門大學杰出校友、翰名教育科學基金會主席蕭恩明,微博同城運營杜長軍總監杜長軍,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海洋空間規劃研究院院長潘新春,史大林及卓傳偉一起按下啟動掌印;隨后,隨機抽取的臂章編號為70.8%一名小學生,作為海洋科學教育和海洋科學文化傳承的新生力量代表按下大屏幕上的啟動掌印,正式宣告70.8海洋媒體實驗室成立。福建籍知名主持人、演員葉一茜作為70.8海洋媒體實驗室公益大使,借助微博平臺呼吁更多公眾一起走進海洋,守護深藍。 

            儀式之后隨即帶來“首屆70.8海洋科學傳播高峰論壇”。戴民漢、杜長軍以及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博士生吳昊昊,分別做了題為“探索海洋科學傳播新模式”、“微博賦能科普”和“在科普的海洋里探索海洋科普”的主旨演講。

            戴民漢指出海洋是人類的家園,海洋關乎人類的生存與可持續發展,科學地傳播海洋科學研究意義重大、任重道遠;70.8海洋媒體實驗室將進一步深化、創新海洋科學融合傳播的形式,同時探索科學與藝術、科學與體育以及科學與其他領域更廣泛的合作。杜長軍表示微博作為國內主流媒體平臺,將賦予科普更多力量,讓科學傳播更遠更廣。吳昊昊分享了自身多年來以新浪微博為平臺開展科普的經歷,并表示70.8海洋媒體實驗室的成立,對像他這樣對科普感興趣的學生來說是個重要激勵。

            在沙龍環節,廈門大學輿論研究中心主任、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特聘教授鄒振東,原廈門日報社副總編輯兼廈門晚報總編輯朱家麟,科普大V@開水族館的生物男、中國漁業協會原生水生物及水域生態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周卓誠,果殼網主筆、科學松鼠會成員游識猷、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副教授游偉偉就“新媒體時代海洋科學文化傳播”這一主題進行對話。

            嘉賓們通過“新媒體時代下,科學傳播尤其是海洋科學傳播的機遇、挑戰與策略”、“海洋科普人才的培養”、以及“對70.8海洋媒體實驗室成立的建議與期待”等議題與現場觀眾進行了分享和探討,共話海洋科學傳播未來。

            鄒振東建議,海洋傳播要做浪花式的傳播,并鼓勵教授們帶頭做科普,制造出有影響力的偶像。朱家麟提倡,通過有興趣的活動項目,讓公眾觀察海洋、體驗海洋,進而形成主動傳播海洋的意識和行動。周卓誠提到,互聯網時代科學傳播的機遇在于有公信力、內容靠譜的賬號,即使目前只有少量粉絲,但只要保證信息內容的準確,同樣能夠得到非常好的傳播和擴散。游識猷認為,讓每一位覺得科學不是剛需的個人相信科學非常有用,是未來海洋科學傳播努力的方向之一,科學傳播要做到“講故事、不爭論、等風來”。游偉偉表示,70.8海洋媒體實驗室是海洋科學傳播的一種新嘗試,不僅需要傳播方式上的創新,更需要在思維觀念和機制體制上的創新。

            活動現場還舉行了《藍海百年》紀錄片的開機儀式。該片旨在紀錄廈門大學海洋學科100年來發展與成就。

            儀式活動結束之后,隨即召開70.8海洋媒體實驗室首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會議由共同理事長戴民漢和卓傳偉一同主持。理事會成員和嘉賓就實驗室規劃方案、發展途徑、可能的吸引和融合社會資源途徑等議題紛紛發表見解,為實驗室發展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建議。

            據悉,此次活動由廈門大學、微博聯合主辦,由廈門大學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部、新浪廈門、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70.8海洋媒體實驗室、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不懂實驗室承辦。自然資源部宣教中心、廈門市海洋發展局、微博科普為本次活動支持單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蘇紀蘭,自然資源部南海局黨委書記雷波,自然資源部宣教中心副主任王忠,聯合國開放計劃署駐華代表項目處主任馬超德,廈門市海洋發展局副局長孫建國,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柴扉教授,廈門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原校長朱崇實教授,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名譽主任、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洪華生教授,校友總會秘書長曾國斌,海洋與地球學院書記陳東軍,海洋與地球學院院長王克堅,科考船運行管理中心主任王海黎等出席活動,受邀參與活動的還有廈門大學師生代表、廈門市中小學師生代表、社會各界熱心關注海洋事業的朋友。

            (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責任編輯:張夏


            上一篇: 我院退休支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現場教學活動 下一篇: 百舸爭流勇拼搏,劈浪前行展風采——我院積極組織教職工參加第19屆校運會

            相關文章

            花蝴蝶看片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