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1. <tbody id="bmdbm"></tbody>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2. <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3. <tbody id="bmdbm"></tbody>
    1.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1. <bdo id="bmdbm"><strong id="bmdbm"></strong></bdo>
             
             
            聯系我們 英文版

            【身邊好老師】精勤不倦 潛心育才——記海洋與地球學院徐鵬教授

            時間:2020/10/29

            來源:COE

            瀏覽:

            【人物名片】徐鵬,廈門大學“閩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海洋與地球學院海洋生物技術教工黨支部書記、海洋生物科學與技術系主任、福建省海洋經濟生物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主任。先后入選福建省特支人才、 廈門市“雙百計劃”高層次人才等,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獎、中國水產青年科技獎等。

            海洋與地球學院有這樣一位老師,多年來始終秉持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敢于創新的科研理念、精勤不倦的育人準則,專注科研、熱心教學、潛心育才,他就是海洋學子眼中的良師益友——徐鵬老師。

            濃濃廈大情,眷眷赤子心

            1995年的初秋時節,初入廈園的徐鵬與廈門大學海洋學科結下了不解之緣。廈門大學因海而興、伴海而長,有著濃厚的海洋科研氛圍,這些深深吸引了來自中原地區的徐鵬。帶著強烈的學習興趣,本科四年,他不僅在魚類學、底棲生物學、海洋浮游生物學等海洋生物專業理論學科上取得優異成績,在生物解剖、顯微觀測等實驗課上也表現突出。此外,作為學生黨員的徐鵬也加入了校學生會,在課余時間積極參與學生工作。畢業時他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到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攻讀碩士研究生。之后徐鵬又遠赴美國讀博,深入鉆研基因組,學習國際前沿理論技術,在魚類遺傳學領域取得了豐厚成果。學成后,他懷著眷眷熱忱毅然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加入了農業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投身經濟魚類、魚類遺傳學和遺傳育種方向的研究事業。

            然而,芙蓉湖畔的廈大情、鷺江之濱的海洋夢始終縈繞在徐鵬心間,17年的光陰始終不曾磨去鳳凰花開時他孕育的蔚藍夢想。2016年7月,他欣然應邀回到母校廈門大學任教,立志傾平生所學反哺母校,不負老一輩海洋人的期望,以滿腔的熱忱投入教書育人與科研創新中。對于回校任教的原因,徐鵬老師難掩興奮地說:“廈門大學是我的母校,海洋學科是廈門大學傳統優勢學科,這里不僅有學界一流的科研團隊,也有國際領先的學科平臺,能親身參與到廈門大學海洋學科的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中,我倍感榮幸。”

            回到母校后,在教學方面,徐鵬全身心投入。在備課方面他下足了功夫,并努力探索將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學環節中,讓教育成果惠及到每一位學生。在一次課上,他發現同學們對海洋生物演化抱有極大的興趣和學習熱情,便主動申請增設《演化生物學》課程,同學們選課熱情高漲,選課人數大大超出預期,最后不得不調整授課時間和教室。在他看來,只有讓學生熱愛海洋、熱愛多姿多彩的海洋生命,才能培育更多的海洋科學工作者和海洋科學知識傳播者。

            在科研方面,由于回來的第一年錯過了招生,當時徐鵬的科研團隊僅有3名客座研究生,而且實驗室還在籌建中。一切都是白手起家,從零起步。但徐鵬非常刻苦努力,他常常伴著朝暉打開辦公室的大門,伏案再起時已是繁星映月。在他的影響和帶領下,魚類遺傳學和遺傳育種研究團隊經過幾年日夜兼程的拼搏奮斗,已經成長為一支朝氣蓬勃、努力奮進和充滿創造力的團隊。

            “為學正如撐上船,一篙不可放緩”

            “當你感到行走困難時,說明你正在走上坡路,當你邁過這道坎兒,回過頭去看你會覺得那根本不算什么”,這是徐鵬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憑著這股韌勁,徐鵬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科研難題。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徐鵬也會經常提醒大家:“我們沒有理由停下腳步,因為時間不會等人。”

            他樂于奉獻,善于育才。除了承擔艱巨的科研任務以外,他每學期還堅持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多門課程并負責碩博士培養,此外還要兼顧行政、黨務等多方面工作。徐老師工作十分繁忙,但他能作為、善作為,因此總能應付自如,平衡好各項工作。系里的老師這樣評價他:“徐鵬老師工作勤懇,待人熱情,為人謙和,總是和顏悅色,富有人格魅力。”許多老師也給他點贊:“徐老師在科研工作中始終堅守夢想和初心,孜孜不倦、追求卓越,成果豐碩。”

            工作中嚴于律己的徐鵬并不會用嚴格的規定來約束同學們,相反,他主張以學生為本,充分考慮每位同學的實際情況,提倡大家進行柔性的自我管理。課題組的周志雄同學談到:“徐鵬老師真正踐行了傳道、授業、解惑的師道。他不僅關注每個學生的專業學習,還關心他們的身心成長。他總是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及時給予我們幫助和指導。”課題組張弛有度、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和近年來取得的豐碩學術成果背后,離不開徐鵬老師孜孜不倦的無私付出和包容厚愛的師者情懷。

            在培養學生上,多年來徐老師親力親為、任勞任怨。不管工作多忙,他總能雷打不動地組織課題組成員和研究生們定期進行學術研討和文獻解讀。他還在課題組內提倡實施“周總結”制度,鼓勵每位學生每周提交一份周工作進度總結和未來工作計劃。同學們表示,這種方式極大地提高了老師與學生溝通的效率,也鍛煉提升了學生的總結規劃能力。

            除了日常的教學和培養研究生之外,徐鵬還主動擔任了2018級本科生班主任。他樂于和青年學子交流,關心并用心指導他們的學業和個人發展。作為“雙帶頭人”黨支部書記,徐鵬堅持在課堂內外做好學生們成長的引路人。去年,他還走進“一站式”學生社區,為同學們上黨課,把黨建引領、思政教育、學業指導有機融合,讓學生受益匪淺,這也是他不忘立德樹人初心,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的實際表現。

            他是良師,更是益友。無論與同事還是學生交流,徐老師都讓人如沐春風。每年逢研究生新生入校時,他總會安排時間帶他們去逛逛思明校區,去感受上弦場、建南大會堂的恢弘氣勢,去領略思源谷的旖旎風光,向學生講述廈大校園里每一棟樓、每一片瓦的故事,與他們分享廈大的文化和精神。他總說,廈園是他的精神家園,也希望每位新同學能夠感受到、體會到廈門大學的精神和靈魂,盡快融入其中。

            “窮所學饋民生之需,愿魚鳴響東海之濱”

            “把科研成果應用到實踐中去,解決產業上的實際問題”,是徐鵬對自己科研之路的一份堅持。回到廈大任教之初,徐鵬便開始思考如何把魚類遺傳學知識和前沿基因組技術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大黃魚作為我國傳統四大海產之一,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福建省作為大黃魚養殖第一大省,近年來遭遇了傳統大黃魚育種周期長、效果差的困境。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徐鵬決定利用課題組堅實的基因組學研究基礎和豐富的魚類遺傳育種經驗,幫助解決大黃魚養殖產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為了能夠快速確立研究方向,徐鵬深入福建省沿海各地市開展深入調研,與福建省海水養殖和苗種繁育的龍頭企業建立良好伙伴關系。他一次次不辭辛勞地往來于寧德實驗基地與校園之間,向一線養殖人員調研大黃魚產業面臨的問題,最終確立了以海水養殖魚類良種選育為應用研究方向,聚焦大黃魚、花鱸、河鲀等福建省重點養殖產業良種創新研究。

            三年間,徐鵬帶領團隊克服諸多困難,開發了大黃魚基因組育種芯片,建立了大黃魚抗病基因組選擇育種技術體系,還選育出大黃魚抗刺激隱核蟲新品系,研究成果受到了同行與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報道。

            徐鵬認為:“農以種為先,福建是海水養殖的大省,同時也面臨許多發展瓶頸和困難,我們應該深入基層了解產業的實際需求,走出傳統科研工作的舒適區,把手中先進的技術應用到關乎民生的產業中去。”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徐鵬老師還與多家科研單位合作,在鯉魚、東方鲀等大宗水產養殖魚類中開展選育工作。努力發揮海洋科技優勢,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到學有所用、研以致用,他是這么想,也一直是這么做的。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懷抱服務人民的初心,從潛心研究到關注民生,再到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科技供給,徐鵬老師正在努力探索一條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

            徐鵬老師,用嚴于律己、樂育英才、精勤不倦的實際行動為學生樹立了一個良師益友的學術榜樣;用不忘初心、勇攀高峰、開拓創新的科研熱情點亮新一代海洋人的蔚藍夢想。

            (海洋與地球學院 周志雄 侯佳君 教師工作部)


            上一篇: 同心向海,逐浪遠航——我院2020年師生迎新聯歡會圓滿落幕 下一篇: 海洋與地球學院組織離退休教職工開展重陽節秋游活動

            相關文章

            花蝴蝶看片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