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1. <tbody id="bmdbm"></tbody>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2. <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3. <tbody id="bmdbm"></tbody>
    1.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1. <bdo id="bmdbm"><strong id="bmdbm"></strong></bdo>
             
             
            聯系我們 英文版

            廈門大學海絲二號衛星發射成功—— "海絲"星座又升一顆"明星"

            時間:2021/06/11

            來源:COE

            瀏覽:

            圖為長征2號丁運載火箭發射場景

             

            北京時間2021年6月11日11時03分,由廈門大學與航天東方紅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海絲二號衛星搭載長征2號丁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于11時15分星箭分離,于11時16分太陽翼展開到位,衛星發射任務圓滿成功!這是國內高校首顆高分辨多光譜水色小衛星,也是廈門大學聯合福建省招標采購集團有限公司、三明市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發射的第二顆衛星,“海絲”星座又添一員“大將”。

             

            圖為海絲二號小衛星太空作業模擬動畫

            / 視頻來源:航天東方紅有限公司

             

            海絲二號作為國內高校首顆高分辨多光譜水色小衛星,具有輕量級(65kg)、高分辨率(20米)、高信噪比(>270)等特性,并將以海上絲綢之路海域以及重點內陸湖庫為主要觀測區域,將對近海及流域生態環境觀測起到重要作用,為精細化監測赤潮和溢油提供有力的手段。同時,海絲二號能夠更好地促進全球海洋碳循環和碳通量估算的研究,極大提高濱海濕地紅樹林等重要碳匯區的碳通量估算精度,為中國踐行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承諾,貢獻基礎數據。

             

             

            海絲二號是廈門大學繼海絲一號之后,成功發射的第二顆衛星。海絲二號的研制也得到了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山東易華錄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陜西中科啟航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未來,廈門大學將與其合作伙伴共同策劃,以多顆輕小型SAR衛星和多光譜水色小衛星組成“海絲”星座,與“嘉庚”號、東山太古海洋觀測與實驗站共同構成“海陸空一體化”的海洋立體觀測系統。“海絲”星座旨在運用小衛星高性價比、短研制周期、可進一步組網等優勢,將應急響應時間從數天降至數小時,以高時間分辨率全面覆蓋海岸帶以及大型湖庫和流域,讓人類更好、更快地了解江河湖海的細微變化。

             

             

            目前,廈門大學擁有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水聲通信與海洋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嘉庚”號海洋科考船、東山太古海洋觀測與實驗站、海絲一號SAR衛星、聯合遙感接收站等一系列重要涉海科研平臺和重大設施。在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和廈門大學建校100周年之際,海絲二號騰空獻禮,將進一步提升廈門大學各級優秀科研平臺及重大設施的觀測與研究能力,也將為推動廈門大學"雙百"發展戰略和"雙一流"建設做出重要貢獻。


            上一篇: 【我為師生辦實事】我院召開海洋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研究生導師座談會 下一篇: 青春新向黨,逐夢新百年——海洋學生合唱團順利完成第八屆校園合唱節匯演

            相關文章

            花蝴蝶看片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