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07/20
來源:海洋與地球學院“平潭魚躍2012”暑期社會實踐隊
瀏覽:次
“平潭魚躍2012”是海洋與地球學院積極響應團中央“為‘十二五’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貢獻,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的號召,在團省委和廈門大學團委的親切指導和大力支持下組建的以“科技支農”為重點的暑期社會實踐全國重點團隊。實踐隊組隊后,多次召開籌備會議,專訪專家學者,廣泛收集資料,積極進行宣傳,前期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并即將于7月22日開赴福州和平潭進行為期一周的實踐。
暢所欲言定主題
為了更好地確定實踐主題和實踐內容,學院團委書記吳珊珊作為帶隊教師多次召集籌備會議。會上,實踐隊指導教師艾春香副教授與來自海洋生物和海洋化學專業的六名實踐隊員充分交流想法,不斷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艾教授擅長水產動物的營養與養殖,從學科角度給予了細致耐心的指點。實踐隊員們則吸納建議,分頭收集資料,再討論,再修改,直到滿意為止。經過隊員們扎實勤奮的工作,實踐隊終于確立了初步的調研課題。整個過程雖然艱辛,但充分體現了全體隊員的團隊凝聚力,為實踐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專家學者提建議
盡管確立了初步的研究內容,但課題的技術路線、研究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在艾春香副教授的建議下,實踐隊對正在廈大訪學的臺灣海洋大學倪怡訓教授進行了專訪。倪教授在詳細了解了實踐隊此行的主要內容和目的之后,對課題的意義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對隊員們的問題一一作了解答。倪教授說,休閑漁業對漁業發展的危害并不大,甚至還能成為漁業發展提供的一種新的思考模式。他強調,海水養殖漁業必須注意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因此政府的統籌規劃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時,每個養殖區應該配備養殖技師,對養殖區的環境友好情況作出及時的指導。倪教授還介紹了臺灣的漁業村的一種高效的“流水線”模式,即村內的各養殖戶分工合作,分別負責產魚種、喂養、育肥等方面的工作,既保證了各戶的工作效率,又避免出現惡性競爭的狀況,實行漁業的村民自治和政府引導。訪談氣氛活躍,相談甚歡,讓隊員們對實踐調研的整體研究思路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廈漳兩地齊宣傳
為了擴大實踐活動的影響力,7月11日和18日,實踐隊分別在漳州校區北區步行廣場和校本部三家村廣場舉行了大型宣傳活動,號召廣大同學關注平潭發展,保護海洋生態,支持科學養殖。醒目的橫幅和海報吸引了眾多目光,有趣的海洋知識“有獎答題”讓宣傳場面異常火爆。在本部宣傳的時候,盡管突遇大雨傾盆,但突變的天氣并沒有減弱隊員和參與同學的熱情。不到一個小時,橫幅上就簽滿了如“祝平潭漁業年年有余”“平潭海洋越來越美”“平潭魚躍一定成功”之類的美好祝福。同學們的大力支持讓隊員們倍感鼓舞,也對此次平潭之行更加充滿信心。
目前,實踐隊的實地考察活動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隊員們整裝待發,即將深入福州和平潭進行走訪和實地調研。“青春九十年 報國永爭先”。實踐隊將再接再厲,邁出一個又一個堅實的步伐,力求實踐隊“關注海洋,服務平潭,保漁護產,年年有余”的實踐目標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