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1. <tbody id="bmdbm"></tbody>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2. <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3. <tbody id="bmdbm"></tbody>
    1.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1. <bdo id="bmdbm"><strong id="bmdbm"></strong></bdo>
             
             
            聯系我們 英文版

            孩子獨立得太早, 眼中的父母或成“熟悉的陌生人”——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彩云之南”支教隊走近云南大山中的孩子

            時間:2012/08/22

            來源:“彩云之南”實踐隊

            瀏覽:

                生存,永遠是一個無奈而殘酷的話題,無人可回避。大山中的父母為了生存走出了大山,留下了孩子在大山中獨自地成長。親子分隔促使他們早早地獨立,也使父母在他們眼中變成了那么熟悉而又陌生的人。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和愛心社組織的“彩云之南”支教隊于727日至812日走進云南省鎮雄縣坪上鄉小河學校,關注這似乎與世隔絕的大山中的孩子的現狀。隊員們通過教學、家訪和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山區留守兒童的生活和學習的狀況。

             724日從廈門出發,坐了33個小時的火車硬座、8個小時的大巴和4個多小時的中巴車,坑坑洼洼的盤山公路,給行程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也成了阻礙這山區發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727日,支教隊員終于抵達小河學校。   

            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之一,位于云貴川三省的交界處。支教的坪上鄉小河村是個被大山所包圍的鄉村。小河學校,原有小學和初中部,但今年以后將撤辦初中,這意味著村里的孩子只能到離村兩個多小時路程的坪上中學過寄宿生活。小學有六個年級,每個年級一個班。學校只有一幢教學樓和一幢教師宿舍樓,明年將會開設食堂,這將有利于孩子們吃上相對有營養的食物。

             當晚,隊員們和學校老師進行了交流。老師說,一家人干農業,年收入才一萬元左右,略顯微薄,很多父母便選擇了到沿海地區打工,于是這里的孩子約百分之八十都是留守兒童,在幾個月大的時候便交給了爺爺奶奶來看管,父母每年只回家一次,等孩子長大了之后,見到了父母,都不愿叫聲“爸爸媽媽”。他們缺乏愛和溝通。在家里,爺爺奶奶填補不了父母愛的空缺。在學校,老師由于精力有限,很難和學生進行有效溝通,為了維持課堂紀律,對于犯錯誤的學生只能采取體罰的方式。這里的師資力量也相對薄弱。老師們每月只有1500元左右的低工資與在外打工的村民相比少了將近一倍。心理上的落差導致教師隊伍不停地變動。四年級的班級在四年間更換了八個老師,教學難以有效的銜接,孩子的基本功十分不扎實。三年級只有一個老師,既教語文又教數學,老師累,孩子們的學習效率也低。

             728日,支教隊員與孩子進行了第一次會面,以游戲的形式與孩子進行交流,將帶來的體育用品借給了孩子們玩,他們異常興奮,表達了對支教隊員的喜愛。除了語文和數學之外,從沒有其它課程,支教隊為他們開設各式的興趣課程,希望對孩子會有所幫助。校長說,支教隊帶來了一股活力,他希望隊員們能夠與孩子多些溝通,多給些鼓勵。孩子們的基礎很薄弱,這讓隊員們感覺擔子有些沉重。

             845日,支教隊組織了一次家訪,更近地了解孩子的生活。孩子的家大都很偏僻,上學之路曲折坎坷。他們的家庭經濟狀況會比想象的好,這是父母花在外賺來的辛苦錢為家里添置的,但這些很難彌補孩子童年無親情滋養的孤寂。這些孩子們身上都或多或少在家庭教育、心理成長、個人衛生、安全、用餐方面存在一些問題。而這些,也促成了這些孩子能夠早當家。通過這次家訪,隊員們看到了孩子們堅強中的脆弱,也看到了家長的無奈。

             811日舉行了別離演出。每個班級一個節目,孩子們的表演很精彩,四年級的小朋友演唱了支教隊員修改過的歌曲《小河學校的日子》,恰好抒發了隊員們對這段日子的種種不舍。而隊員們的手語表演《讓愛傳出去》,贏得了孩子們的深深喜愛。

             11日晚,校長和支教隊進行了座談。他首先感謝隊員們為孩子們所做的努力,贊賞支教隊給學校帶來了新的氣息,所提的很多建議都值得學校去思考改進。這次支教也讓隊員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和心靈的洗禮。

             8月16日,支教活動順利結束。在離開的路上,隊員們都對小河的未來充滿了希望。政府已經在這里實施“營養早餐”的工程,孩子們可以更健康地成長;下學期,小河的煤廠將為孩子們建一個多媒體的教室;明年公路將會被修通,大山將不再是隔絕的。“要致富,先修路”,路修好了,經濟自然會發展,更多的父母也會更愿意留在家鄉陪孩子。相信支教隊下次再來小河時,將是另一番景象。


            上一篇: 《何大仁集郵文選》出版發行 下一篇: 我院青年教師代表參加“中國-歐洲-地球”青年環保對話活動

            相關文章

            花蝴蝶看片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