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考船效果圖
晨報訊(記者 陳巧恩 通訊員 董晶 施薇)廈門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大型(滿載排水量超3000噸)現代化海洋科學考察船(以下簡稱科考船)有望于2014年底下水,造價預計3億元左右。昨天,記者從廈大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悉,目前該船已接近完成初步設計,預計明年下半年開工建造。
3000噸!這是個什么樣的概念?目前,在廈門地區,已有兩艘科考船,分別是福建海洋研究所的700噸級“延平2號”和廈大的100噸級科研兼教學實習船“海洋2號”。據了解,開建在即的3000噸級科考船,所有冰區之外的深海大洋均可以到達。無論從科考裝備的全面性和先進性,還是從船上實驗室的通用性和靈活性,都將達到世界同級別船的先進水平。
此外,未來10—20年內,這艘船將成為我國深遠海科學考察的主力船之一。
美企中標初步設計
今年5月,初步設計招標工作完成,中標方為美國Glosten聯營設計公司。這也標志著廈大海洋科考船項目進入全面啟動階段。
據介紹,經過對初步設計方案的不斷討論與修改,該科考船的各項技術參數已基本確定。船長77.7米,船寬16.1米,設計吃水5.2米,滿載排水量約3450噸,經濟航速11節,最大航速14節,續航力約10000海里,自持力45天。
租船科考將成歷史
11月2日,廈大與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七O八研究所簽署科考船詳細設計技術合同。據介紹,2013年春節前后將進入詳細設計階段,這標志著該科考船距船廠招標建造只有一步之遙。
根據定位,這將是一艘這樣的科考船:承擔多學科海上綜合考察任務,能在所有無冰洋區開展海洋學研究、教學實習和相關工程作業;具備出色的海洋觀測設備收放、操控的能力;裝備高性能聲學設備;能夠支持水文、化學、生物、地質地球物理、大氣和相關交叉學科的實時、同步觀測和現場科學實驗研究,支持信息數據遠程傳輸;全電力推進,具備高精度動力定位功能。
當然,屆時它將成我省投入使用的最大噸位的科考船。而對實力雄厚、擁有目前全省唯一的海洋類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廈大海洋研究團隊來說,最直接的意義是,將一改租船科考的歷史。
全國主力科考船不超5艘
根據廈大校園網早前的相關消息,我國目前用于科學考察,尤其是遠洋科學考察的主力船,都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從國外購進改造的,全國僅有中國科學院的“科學1號”和“實驗3號”、國家海洋局的“大洋1號”和“雪龍號”,以及教育部的“東方紅2號”等5艘主力海洋科學考察船。當前新建和在建的“實驗1號”和“新科學號”則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陳巧恩)
相關新聞
廈大擁有完全知識產權
晨報訊(記者 陳巧恩)廈大明年開建的3000噸級科考船,將是我國第一艘采用國外方案設計、國內轉化詳細設計,并由船東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
為科考船提供初步設計的中標方為美國Glosten公司。該公司在海洋科考船領域,有近50年的豐富經驗,為全世界船只數量最大、噸位最齊全、海上綜合觀測實力最強的研究型海洋科考船隊———美國大學—國家海洋實驗室系統(UNOLS系統)持續提供各類技術支持與服務超過30年。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現行的行業慣例,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是船東和設計方共同擁有設計方案(圖紙)的知識產權。而作為特例,Glosten同意將概念和初步設計的圖紙和技術報告的所有權移交給廈大。參照此一方案,剛剛簽署的詳細設計技術合同,也約定將由廈大擁有該船詳細設計的完全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