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5日,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海洋文化月之紅樹林探秘實踐活動在廈門市馬鑾灣上美麗的海島——鱷魚嶼上順利進行。在島主鱷少林先生的帶領下,志愿者們躬身實踐,為鱷魚嶼的灘涂增添了點點綠意,在沙灘中清理了片片海漂,為保護鱷魚嶼脆弱的生態環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當天早晨七點,志愿者們便已踏上本次鱷魚嶼復種紅樹的實踐征程。途中,志愿者們在工作人員的講解下,學習了紅樹林的相關知識、鱷魚嶼的歷史以及海上民用救生衣的穿戴方法。到達劉五店碼頭后,志愿者們嚴格按照要求穿好了救生衣,在島主的帶領下,赤腳在滿是淤泥的灘涂中開始了爭分奪秒的紅樹復種工作。潮間帶上遍布了碎落滿地的貝殼碎片以及各種砂礫,為復種工作增添了不少難度,大家小心翼翼,分工合作,有的深入腹地開拓新區,有的前后穿梭運輸苗木,僅僅用了半個小時的時間就把上千株秋茄苗完全種植在灘涂上。在結束了紅樹復種活動后,志愿者們又紛紛投入到凈灘活動中。志愿者們不怕臟,不怕累,在近一個小時的作業中,清理了島嶼沙灘上近半的垃圾,堆起了數座焚燒竹竿和可焚燒垃圾的火堆。在完成所有的實踐任務后,大家紛紛交流著活動的收獲,許多人表示見到了不少以前沒有見到過的生物,有些志愿者還捕捉到了招潮蟹和寄居蟹,大家都希望將來還能有機會重返鱷魚嶼,回來看看自己親手種下的紅樹是否已經茁壯成長。最后,志愿者們一邊品嘗著島主精心準備的稀飯,一邊蕩著秋千,結束了本次美好的鱷魚嶼復種紅樹之旅。
據悉,本次活動所復種的苗木均采集自漳州龍海浮宮鎮的漳江口紅樹林,由蔚藍社成員運回,并最后用于鱷魚嶼的灘涂紅樹復種。本次海洋文化月的實踐活動,帶領大學生走出校門,以實際行動保護美麗的大自然,并使學生切身體會到環境保護的真實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