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日,2012年全國大學生科普作品創作大賽總結暨2013年大賽啟動會于北京中國科學技術館隆重舉行。大會揭曉了2012年全國大學生科普作品創作大賽結果并進行頒獎。我院學子榮獲大賽圖文類一等獎。
本次大賽由中國科協科普部、共青團中央學校部、教育部科技司、高校學生司主辦,中國科學技術館承辦。來自全國343所高校的3082名學生共提交且通過初審的科普作品有3984件,其中圖文類作品2926件,音視頻類作品699件,Web動畫類作品359件,最終113件作品獲獎。我校有18件作品提交,1件獲獎。獲此殊榮的隊伍成員分別是海洋與地球學院2010級海洋生物班的殷思博、陳鵬奮、張曉潔、朱可欣,國際海生班張苑,海洋化學班的楊小歡共六人。他們的作品名稱為《海濱危機》——一個以海濱“防災避險”為主題的科普創作作品。作品共三幅,分別為“潮汐計算”、“海嘯逃生”、“海濱危險生物”。該作品將嚴謹的海洋知識與防災避險的生活常識緊密結合,巧妙表達,通俗易懂,在眾多大賽作品中脫穎而出,一躍奪冠,展現出廈門大學海洋學子嚴謹求學、勇于創新的風采。
“團隊討論作品主題的靈感來自海洋,來自廈門。”參與此次比賽的成員張曉潔、朱可欣受訪時說道,“我覺得是我們海洋獨有的特色讓我們榮獲此獎。”據成員介紹,作品的主題《海濱危機》是很早就確定的。因為來自“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廈門大學,接受到海洋人文環境的熏陶及海洋專業素養的教育,在學習《海洋科學導論》、《海洋生物學》、《魚類學》等課程的時候,也了解到許多由于掌握不了潮汐變化規律、不了解海濱有毒生物而不幸傷亡的案例,這些,都讓團隊成員們感覺勢必要喚起人們的警惕。“《海科導》劉老師的朋友就是因為遇上離岸流而不幸溺死,這給我很大的沖擊。所以我想要傳播和科普潮汐及離岸流的知識,也許能夠拯救更多人的性命。”隊員張苑在受訪時說道。
因此,“傳播海洋文化,科普海濱防災救險知識”成為隊員們參賽命題時堅定不移的選擇。
團隊六人來自海洋與地球學院海生、海化兩個不同的方向,創作時的思維交鋒十分激烈,在設計理念、表達方式上都各有見解。隊長殷思博表示:“隊員有擅長設計的、擅長尋找資料的、擅長組織的,學霸、技術帝一應俱全。”因為在學生會或者班級干部中曾相互合作的關系,團隊之間的默契較高,注重高效率和再創造。成員楊小歡談及團隊特色時說道:“我們海洋專業在全國很稀有很前沿,國家重點高校很少有我們這種思路,這就是專業思路,而團隊中不同專業又有不同意見,相互組合,氣氛融洽。”
一滴水映射的是太陽的光芒。海洋學子秉承“勵行致遠”的海洋求學精神,積極擔負起傳播海洋知識,使其大眾化、普及化的社會責任,充分體現了海洋與地球學院全方位培養的育理念。實踐證明,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精英化的教育在新一代海洋人手中正在發揮著更為強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