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恰逢世界海洋日,“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協同創新中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理事會在我校科學藝術中心順利召開。中心核心協同單位——廈門大學、集美大學及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成功簽署合作協議書。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陳澤鑾、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王春生、集美大學副校長關瑞章、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副所長張海峰與我校副校長金能明、中科院院士焦念志共同為“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協同創新中心”揭牌。參加會議的還有中心重要協同單位——省水產研究所、省環境保護研究院,福建海魁水產集團等11家省內龍頭企業的代表,以及化學化工學院、環境與生態學院、材料學院等單位的領導和嘉賓。
中心成立大會由校長助理、科技處處長李清彪主持,金能明介紹了我校海洋生物技術的研究歷史和科研實力、協同創新中心的組建過程和優勢特征。他指出,中心的成立能通過校校、校所、校企、校地以及海外創新力量的有機融合,凝聚更多產業資源和研發技術,提高科研項目運作和科研成果轉化的效率,有利于實現產學研緊密協作,實現中心各單位共贏共發展。

陳澤鑾和王春生分別代表省海洋與漁業廳、市海洋與漁業局對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賀,并表示未來將對中心的建設和發展給予全力支持。陳澤鑾說,希望中心不斷創新科技體制化與機制,著力突破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領域的重大科技難關,力爭取得更多的原創性科技成果并實現產業化,全面提升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的創新能力,逐步將中心建設成為國內外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領域有重要影響的科技開發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學術高地。王春生表示,中心的建立將為我市海洋經濟發展提供關鍵技術支撐,促進我市海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他還希望中心今后加強與廈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的交流與合作,實現優勢互補。
關瑞章、張海峰作為中心核心協同單位分別發言。關瑞章概述了集美大學面向海洋辦學的歷程和代表性成果,并表示學校正在著力提升海洋新興產業和海洋創新人才培養等綜合實力。張海峰介紹了海洋三所在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方面的優勢與成果,希望中心各單位在良好的合作基礎上加強合作與交流,將機制體制創新落到實處。
詔安縣副縣長、詔安金都工業集中區黨委書記黃鍵鵬和福建海魁水產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黃振平則分別作為地方代表和企業代表發言。他們都希望,通過參與協同創新中心的建設,為企業的產業升級和高新技術成果的轉化獲取可靠的技術支撐。
大會還召開了中心第一次理事會,討論并通過了中心的建設與管理章程;推選金能明為中心理事長,關瑞章和張海峰為中心副理事長;同時理事會任命我校海洋與地球學院院長王克堅為中心主任,集美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院長曹敏杰和國家海洋局海洋生物遺傳資源重點實驗室主任邵宗澤為中心副主任。
(文\海洋與地球學院 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協同創新中心 圖\莊華)
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協同創新中心簡介
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協同創新中心由廈門大學牽頭,聯合集美大學、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省水產研究所、福建省環境保護研究院以及福建海魁水產集團等10多家省內龍頭企業共同組建并培育。
該中心從我省發展海洋經濟和海洋新興產業的重大需求出發,按照“國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著力于海洋生物活性物質開發利用、海洋生物遺傳育種與健康養殖、海洋生物資源高值化利用與食品安全、深海生物資源開發以及海洋污染控制與生物資源養護等五個重點領域的研發和成果轉化。圍繞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三條主線,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實現校校、校所、校企、校地以及海外創新力量的有機融合,研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到國際先進和國內領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中心已建成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方面有影響力的高水平研發團隊,許多研究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并且一些成果已處于產業化前期研發階段或已產業化,社會經濟效益顯著,該中心將成為我省海洋生物產業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重要依托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