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1. <tbody id="bmdbm"></tbody>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2. <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3. <tbody id="bmdbm"></tbody>
    1.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1. <bdo id="bmdbm"><strong id="bmdbm"></strong></bdo>
             
             
            聯系我們 英文版

            廈門大學與澳大利亞CSIRO聯培博士生呂柯偉在 Nature子刊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

            時間:2014/10/15

            來源:海洋與地球學院

            瀏覽:

                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與地球學院胡建宇教授課題組與澳大利亞聯邦科學工業研究組織(CSIRO)海平面研究團隊合作,于10月12日在Nature子刊《Nature Climate Change》上在線發表了題為“Time of emergence for regional sea-level change (區域性海平面變化顯明的時間)”的最新研究成果。

                此項成果是由論文第一作者、海洋與地球學院2012級博士研究生呂柯偉同學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在澳大利亞CSIRO聯合培養期間完成的。論文的通訊作者為海洋學系1992級校友張學斌博士,現為CSIRO高級研究員。論文合著者之一,CSIRO海平面研究團隊負責人John Church博士為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曾擔任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三次及第五次評估報告海平面變化一章的主要作者召集人。

                海平面上升是氣候變化的重要議題之一。在1901-2010期間,全球平均海平面以1.7毫米/年的速率上升約19厘米;在1993-2014期間,上升速率增加到3.2毫米/年。已有研究表明全球海平面上升主要歸因于人為氣候變化引起的海水熱膨脹和陸冰融化。然而,海平面上升在全球范圍內并不是均勻一致的,區域性海平面還表現出顯著的自然變動,使得在區域尺度上很難將人為引起的海平面變化與自然變動分離開。通過分析最新發布的氣候模型和海平面預測數據,該研究綜合了區域海平面變化的各種貢獻因素,包括海水熱膨脹、海洋對氣候變化的動力響應、陸冰融化以及陸地水儲量的變化,從而首次估計了氣候變化引起的海平面變化超出自然變動范圍而顯明的時間。研究結果表明,在溫室氣體排放不會緩解的氣候情景下,相對于1986-2005年的平均海平面,全球80%海域的年平均海平面可能會在2030年之前超出自然變動引起的年際變化范圍。基于同樣的方法和模型集合,該研究還第一次指出了區域海平面變化顯明的時間要普遍早于表層氣溫變暖顯明的時間,而且在兩種溫室氣體排放方案下表現出較小的差異。

                該研究受到國家留學基金委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的支持,也得到了澳大利亞氣候變化科學計劃(Australian Climate Change Science Program)的資助。

                原文鏈接:http://dx.doi.org/10.1038/NCLIMATE2397
             
            上一篇: 廈門大學黨委黨校第57期學習班(翔安校區)開學 下一篇: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海洋學子積極開展沙美老人扶助活動

            相關文章

            花蝴蝶看片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