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4-17日,由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與地球學院主辦,物理海洋學系承辦的“海洋中的風生、絕熱與涌升運動”講習班在廈門大學翔安校區周隆泉樓成功舉辦。本次講習班吸引了來自海內外24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200余名科學家和青年學子參加。整個講習班上午以基礎理論課程為主,與會專家在上午部分時段和下午也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的前沿性研究報告。
開幕當天,在物理海洋學系副主任劉志宇老師的主持下,海洋與地球學院院長王克堅教授出席并致辭,對參加講習班的師生表示了熱烈的歡迎。
在接下來為期4天的講習班期間,來自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黃瑞新教授講授了兩場精彩的課程,介紹了其專著《OceanCirculation:Wind-driven and Thermohaline Processes》中的部分內容,包括海洋中的風生環流、風生環流的能量學、西向強化和通風溫躍層理論等。黃教授還講解了絕熱位密面的概念,重點講述了約化重力模式,結合他豐富的研究經驗和淵博的學識提出了許多獨到見解。他在講解海洋環流相關理論的同時,還鼓勵青年學者勇于質疑、敢于挑戰權威、不斷探索真知,讓講習班成員受益匪淺。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的甘劍平教授同樣為大家帶來了兩場精彩的課程,內容主要是邊緣海中的風生運動,他提出了近岸上升流新的產生機制,并以粵東上升流和浙江舟山附近的上升流為例予以證實。
來自美國馬里蘭大學的鄭全安教授做了題為“南海的中尺度渦和駐波模態”的特邀報告,讓大家對南海中尺度渦旋的生成機制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中國海洋大學劉秦玉教授的報告從渦旋如何影響海表面溫度、海表面溫度如何影響海表面風、海表面溫度如何影響局地天氣等方面具體闡述了渦旋對大氣的影響。另外還有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蘭州大學、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高校和研究所一些相關領域的專家做了關于全球氣候變化停滯等方面的精彩報告,從不同的角度講解了海洋中的各種運動及其與氣候變化的關聯和最新研究進展。
藉此機會,講習班還專門印制了物理海洋學系的簡介分發給與會人員。同時,物理海洋學系老教師胡建宇教授還回顧了廈門大學物理海洋學學科的發展歷程,推介了翔安校區的優美環境和辦學條件,宣講了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與地球學院引進人才的務實做法,并說明了學院碩士生、博士生的招生規模和政策,這對于募集拔尖人才的加盟與吸引優秀生源的報考將發揮積極作用。
講習班于17日下午閉幕,閉幕式上胡建宇教授對各位專家的精心準備和精彩報告以及與會人員的積極參加表示衷心的感謝。鄭全安教授則高度稱贊了廈大團隊在此次講習班的籌備和舉辦過程中展現出的快速反應能力和高效工作能力,并提到講習班應兼具繼承性和創新性,一方面我們要繼承前輩留下的經驗,另一方面創新性是科學研究的靈魂和目標,我們必須創新才能有更好的發展。黃瑞新教授在最后的總結中衷心感謝廈門大學為大家提供了這個平臺,并鼓勵青年學者可以好好利用這樣的平臺開展交流,更好地做學問!
此次講習班是物理海洋學系史上規模最大的學術盛會,他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廣大物理海洋學者提供了交流學習的平臺,也對推動廈大物理海洋學科的發展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