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院實驗教學中心組織實施的歷時5周的2012級本科生生產實習于2015年7月25日順利結束。
本次實習分三個階段:第1階段為海洋科學野外綜合實習(14天),全體學生參加,由九龍江-東山灣海上綜合調查、同安灣等潮間帶底棲生物調查、廈門港海洋漁業資源調查和海洋生態重點保護區等調研4大部分組成;第2階段分專業方向進行(14天),海洋生物和海洋化學79人前往舟山參加國家級長江口及鄰近海域海洋生物與生態野外實習基地的實習,海洋物理35人到廈門大學漳州校區機電工程實訓綜合中心實習,物理海洋11人分別前往國家海洋局廈門海洋預報臺下轄的廈門、崇武、平潭和東山海洋環境監測站實習;第3階段(7天)為數據處理、報告撰寫和匯報總結,要求提交專業調查報告和個人實習報告。
7月25日召開的實習匯報交流會,由各專業方向選派的13名學生就調查結果、收獲體會和建議等方面進行了報告。學院實驗教學中心主任鄭愛榕教授作了總結發言。
本次實習特點,一是多學科綜合訓練,涉及的學科有海洋生物學、海洋化學、物理海洋學、海洋聲學等;二是參與者眾,學生125人,指導和帶隊教師42人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工程技術20人、研究生助理7人),是我院首次開展的集中式的野外實踐;三是實施方案循序漸進展開,既有統一安排的綜合訓練,又有各學科方向的專業技能提升,充分滿足學生共性和個性的實踐需求;四是實習內容豐富,安排緊湊,體力和腦力強度大。
通過實習,不僅極大地提高學生海上綜合調查的原位觀測能力、獲取和分析數據、發現規律及解決問題能力,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意志,提高了他們團結協作和適應工作環境的能力。學生們深深感到:“實習無疑是辛苦的,但是令人難忘的,通過實習我們更了解海洋科學和技術專業研究的內容及工作強度,更明確未來是否有興趣和決心從事這一偉大的事業。”

在海洋2號船上進行九龍江-東山灣的海上綜合調查

海洋生物與技術和海洋化學方向的學生在舟山
“長江口及鄰近海域海洋生物與生態野外實習基地”進行海洋漁業資源調查

海洋生物與技術和海洋化學方向的學生在舟山
“長江口及鄰近海域海洋生物與生態野外實習基地”進行潮間帶調查

物理海洋學方向的學生在福建省海洋預報臺實習

海洋物理方向的學生在漳州校區廈門大學機電工程實訓綜合中心實習

鄭愛榕教授在海洋與地球學院2012級本科生生產實習匯報交流會上總結發言

指導教師為獲獎學生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