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八個“防災減災日”,作為全國海洋意識教育基地,海洋與地球學院多渠道、全方位、線上線下結合開展了海洋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
5月12日上午,海洋防災減災宣傳海報在翔安校區海報欄展出。我國是一個海洋災害頻發的國家,以風暴潮、海浪、海冰和赤潮等災害為主,海岸侵蝕、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咸潮入侵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此外,我國還存在發生海嘯災害的潛在風險。因自然的或人為的因素,這些海洋災害對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的生命財產構成巨大的威脅。志愿者向來往的同學們做了詳細講解,切實提高了學生的防災減災意識。
在海洋與地球學院LED大屏幕上同時滾動播出了海洋災害發生的原因、危害和防范措施。第七屆“湛藍風華”海洋文化月,海洋知識競賽現場答題環節加入了多種海洋災害的題目,通過選手答題、場下互動和評委老師點評等,起到了良好的宣傳作用。
除了線下宣傳,學院還配合官方微信平臺“湛藍風華”開展多期網絡文化宣傳,通過漫畫形式生動地向學生及社會公眾進行海洋防災減災宣傳。
海洋防災減災工作作為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護海洋生態健康、保護沿海地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沿海地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此次,海洋與地球學院通過介紹我國幾種典型的海洋災害,探究預防與減災的方法,向公眾傳遞防災減災知識,提升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