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1. <tbody id="bmdbm"></tbody>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2. <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3. <tbody id="bmdbm"></tbody>
    1.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1. <bdo id="bmdbm"><strong id="bmdbm"></strong></bdo>
             
             
            聯系我們 英文版

            【走進世界的廈大人】打造屬于廈大的“世界級名片”

            時間:2016/05/19

            來源:廈門大學

            瀏覽:

            “小舢板”到全球級

            從左起為“海洋一號”、“海洋二號”、“嘉庚號”。

            在廈大的建校歷程中,海洋學起步很早。1921年,校主陳嘉庚建立廈門大學。1923年,廈大海洋生物科學研究起步,即有論文見諸世界頂級科學期刊。1946年,廈大設立中國第一個海洋學系。

            對于海洋科學家來說,科考船就是他們的實驗室。20世紀80年代,廈大人用的科考船,是艘18米長,不足20噸的木質調查船,它叫海洋一號,只能在廈門港灣內做些基本的樣品采集。

            1988年,當時就讀廈門大學的王海黎,接觸到的就是這艘海洋一號。隨后讀完博士出國的他,在美國見到了現代化科考船。他說,那種震撼,真的是非常深刻,當時就期盼著要是中國也有這樣的科考船該有多好。

            廈門大學海洋學科的發展已近一個世紀,但從來沒有一艘船可以走向深海。

            2005年,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立。提出“應籌建一艘全新的、符合國際標準的、用于海洋生物地球化學研究的調查船”2010年初,王海黎應邀回到母校,擔任科考船項目的技術總負責人。

             

            從未有過的經驗

            建造過程中的“嘉庚號”。

            “造一艘什么樣的船,怎么造這艘船?”這是擺在廈大海洋人面前的第一個問題。廈大過去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全國高校除了中國海洋大學也沒有建造過類似噸位的船。經過反復調研論證,建造一艘3000噸級的現代化科考船的計劃逐步明晰,并最終確定采用國外初步設計、國內轉化詳細設計的方式。國外設計公司先做整體的方案與合同設計,由廈大交給國內設計公司進行詳細設計,這個階段國外設計公司也一同審核。詳設完成后,由廈大交給造船公司,而這時兩家設計公司的技術責任仍未“脫鉤”。在這個設計責任的交互演替中,將最初的設計理念一貫而終。作為船東的廈大,逐漸摸索出一套獨一無二的項目合作與工程實施模式。

            “我們將在升降鰭板上預留采水口,讓化學家在船體走航的時候,就能把非常潔凈的、連海水中超痕量鐵都未受任何沾污的海水,泵吸到實驗室里面來供現場測定,這個在全世界都沒有實現過。”輪機長熊全銀自豪地說。這艘以“嘉庚號”命名的科考船,其設計水平可比肩世界同級別科考船。“我們的船開過去,魚群都不會被嚇走。”科考船建設項目經理陳堃笑著說。“安靜”這個聽起來很簡單的需求,背后卻需要許多技術的支持。連造船方都說,有些設計還真是頭一次見,施工起來,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希望在我們船上多做些國內第一。”這句話的背后是造船人們的好多個不眠之夜。

            2015年3月,科考船開工建造。經費也同步籌措中。同年11月,在廈大思源谷,有一場特殊的義賣。廈大幼兒園的孩子們,在家長的陪同下,帶來了精心準備的義賣小物品:皮皮小朋友自己畫的畫,玥玥小朋友的小玩具,臻勝媽媽做的小點心……。這個義賣活動所得款項都將捐給海洋科考船。款項雖不多,但卻是來自下一代的廈大人。在廈門大學海洋科考船的網站上,有一份即時滾動的捐贈名錄。雖然這些只是建造科考船經費中的一小部分,但每一筆款項都代表著一份關注和海洋情懷。籌措經費建造科考船的過程,也是廈大人再次凝聚的過程。

             

            “下水”只是個開始

            “嘉庚號”的設計圖與下水后的“嘉庚號”。

            2016年5月8日,陳嘉庚先生的四兒媳,“嘉庚號”的教母吳美英女士,用力將手中的香檳酒擲向新船的船頭。瓶子綻開,酒香四溢。彩色禮花飛舞滿天,“頭戴”大紅燈籠的“嘉庚號”,開始移動,緩緩駛入珠江水中,濺起兩旁浪花。仿佛新生的美人魚兒,躍入本來就屬于它的大海。

            95年前,嘉庚先生從南洋回到廈門,創辦廈門大學。95年后,廈門大學建造了“嘉庚號”,它將依托馬來西亞分校和中國-東盟海洋學院,成為推動海洋科學研究、教育以及科技交流的“海上廈大”。這是文化的傳承,也是使命的召喚。

            現場所有的人們都在歡呼拍照,記錄下這激動人心的一刻。

            人群中的朱崇實校長,一直靜靜地看著,望著,一動不動。遠處,那艘巨輪緩緩駛入江中。

            這讓人想起之前看到海洋人寫的一段話:

            “當你真正坐上一艘駛向開闊海域的科考船,在甲板上觀測記錄風向風速、水色水溫,在實驗室里做實驗、分析、計算,甚至是一天24小時連軸轉地定時采樣……那時,你可以自豪地說:我看過晨曦微露下的粼粼海面,也看過星辰滿天時的大海夜色;在黑暗中清晰地聽見海水拍打船底的聲音,在藍天下感受‘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沉靜。就是這種時候,最能看到一個人的內心。”

            科學源于好奇,而海洋永遠是那么充滿奧妙。

            希望,因為有了這艘科考船,廈大人能夠離海洋的奧秘更近些。

            希望,因為這些人的努力,廈大能夠離“闡揚世界文化”更近些。

            (宣傳部   黃偉彬)


            上一篇: 我院“海洋的后裔”隊在廈門大學翔安校區第三屆實驗室風采大賽中奪冠 下一篇: 唱響青春,筑夢中國 ——海洋合唱團順利完成第四屆校園合唱節匯演

            相關文章

            花蝴蝶看片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