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暨福建省第一個黨組織中共廈大支部建立90周年,6月28日中午,海洋與地球學院黨委在希平樓C2-207召開專場座談會,參加對象包括黨代會代表、優秀共產黨員代表、師生黨員代表、離退休黨員代表、民主黨派代表等,會議由院黨委書記邱七星主持。
座談會期間,各位代表圍繞建黨95周年、中共廈大支部建立90周年這一主題展開討論,遠能暢談古今中外、政治歷史,近能聯系學校發展、黨員個人黨性修養提出自己的意見建議。
座談會開始,海洋與地球學院黨委書記邱七星以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引出話題,并通過介紹當今國際社會共產黨以及共產黨執政的情況來說明中國共產黨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發展壯大過程的不易與偉大;而關于黨性修養的問題,邱書記以已逝老黨員黃欽華老師昏迷之前交代妻子提前交黨費的事例來強調一種精神,即黨員要牢記自己的義務與責任,付諸于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談及這些令人敬仰的先輩事跡,院黨委副書記陳國強說起了自己在參觀重慶渣滓洞時內心受到的震撼,他說,那時候家庭富裕、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知識分子,可以為了理想信仰而奉獻自己的全部,真的讓人感動。博士生宋忠長同學也引述了《紅巖》中劉思揚“出身大地主家庭,卻投身革命、散盡家財、為信仰奔波勞碌”的故事,令在場各位都深為感慨。
另一方面,大家對于“民主”這一話題也投以濃厚的興趣。鄭愛榕老師以近期英國公投脫歐這一時事切入,她表示民主并不應簡單地呈現為51%勝過49%這種一刀切原則。陳蔚芳老師表示,中國共產黨要用更大的胸懷去包容、去接受不一樣的聲音,發揮出凝聚力。作為民主黨派的代表之一,劉志宇老師也談到,要想保持黨的先進性,就需要把真正優秀的人拉進來,同時讓他們更為自由地發表意見。
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來的坎坷和成績,可謂全世界有目共睹。王桂忠老師就以他年輕時出國的所見所聞說明改革開放對于整個社會和人民生活的極大改善,強調了感恩黨的偉大功勞的重要性;張銳老師指出這種成功所隱含的原因,值得大家學習,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除此之外,未來的進步與發展也是所有熱愛國家、熱愛人民的有識之士所要關注的。高愛國老師談到年輕人的教育問題,認為不應該照本宣科,要對人文學科更為重視,要發揮教育者的作用,并牢記中共當年的三大法寶,即武裝斗爭、批評和自我批評、統一戰線。
座談會在大家的熱烈討論中走向尾聲,邱書記總結道:“希望更多人關注中共如何帶領全國人民走向更美好的未來這一議題,并提出寶貴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