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1. <tbody id="bmdbm"></tbody>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2. <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3. <tbody id="bmdbm"></tbody>
    1.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1. <bdo id="bmdbm"><strong id="bmdbm"></strong></bdo>
             
             
            聯系我們 英文版

            海洋與地球學院“且聽島語”暑期實踐隊赴大嶼島開展調研

            時間:2016/07/02

            來源:海洋與地球學院

            瀏覽:

                7月1日上午十點,“且聽島語”實踐隊一行七人從海滄嵩嶼碼頭乘船前往大嶼白鷺自然保護護區,進行生態調研。

                大嶼島位于廈門西港南部,距廈門島1.9 km,距鼓浪嶼僅1.1 km,島西南面與海滄嵩嶼僅隔0.3 km,陸地面積0.186平方公里,島上最高點海拔62 m,岸線長2.3 km。1995年10月30日,福建省政府批準成立廈門大嶼島白鷺自然保護區,范圍包括大嶼、雞嶼的全部陸域和最低潮位線以上灘涂。大嶼島作為國家自然保護區,并不對游客開放,科研的相關人員可以在島的四周進行相關的考察活動。

                首先,實踐小組對島上的基本覆蓋植物、物種多樣性、海岸海蝕情況等做了考察和調研,同時由木桂同學負責采集植物樣本;在環繞小島時,朱凱峰隊長對近岸海水進行了采樣,也對潮間帶底棲生物做了種類辨別。后來,保護區的管理員帶領他們去白鷺繁殖地和海邊的紅樹林進行參觀和采樣。管理員向他們介紹了大嶼島的工作人員近些年對保護白鷺等鳥類所做的努力以及廈門周邊環保協會為保護大嶼島做的貢獻。

                在前行紅樹林的途中,實踐隊的成員們發現一些人工開發過的痕跡,但也都日漸荒廢,整個島慢慢趨向于原生態的發展。據管理員說,是因為在建起白鷺自然保護區以前,廈門周邊常常有游人,市民登上大嶼島游玩、垂釣。之后發布的相關法律法規禁止無關人員登島,這些人工建筑便無人使用,逐漸被植物所覆蓋。

                到達紅樹林時,管理員說,近些年有許多的志愿者到大嶼島進行紅樹林的人工種植,以保護周邊的潮間帶和白鷺等候鳥的棲息環境。目前看來,潮間帶的紅樹林長勢良好,但是周邊的垃圾廢物會比較多,堆積在內,由于紅樹林的阻擋無法流動到外面。

                總的說來,“且聽島語”實踐隊在此次生態調研過程中,從多角度考察了整個島嶼的生態現狀,對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也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對國務院印發的相關規劃中指出的:進一步優化海洋空間開發格局,提高海洋資源的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等目標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和認識,同時也更加堅定“藍色事業,綠色發展”的理念。而其中采集好的樣本亦將送入實驗室進行分析檢測,對搜集好的資料進行歸類整理。具體的相關調研結果及島嶼之行詳細報道將隨后跟進。


            上一篇: 我院縱貫線實踐隊赴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調研文昌魚保護現狀 下一篇: “西門之廈”暑期社會實踐隊揚帆啟航

            相關文章

            花蝴蝶看片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