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1. <tbody id="bmdbm"></tbody>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2. <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3. <tbody id="bmdbm"></tbody>
    1.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1. <bdo id="bmdbm"><strong id="bmdbm"></strong></bdo>
             
             
            聯系我們 英文版

            “愛文昌·愛海洋”我院實踐隊開展黃厝海域文昌魚保護宣傳活動

            時間:2016/07/19

            來源:海洋與地球學院

            瀏覽: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座城市,一個古老的活化石。一條文昌魚,一曲生命的朝圣歌。

            2016年7月16日,懷著對生命的尊重,對瀕危動物保護的熱忱,“愛文昌 愛海洋”文昌魚保護宣傳活動在黃厝海濱順利開展。此次活動由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廈門中華白海豚文昌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主辦,海洋與地球學院“縱貫線”暑期實踐隊承辦,廈門大學50余名學生志愿者參與,廈門電視臺對活動進行了采訪報道。

            一、 開幕式

            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孫建國、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辦主任洪榮標、副處長蔡立波等保護區工作人員10余人,海洋與地球學院黨委書記邱七星、黨委副書記陳國強、劉敏教授、團委書記吳珊珊、輔導員曾隆隆出席了此次活動

            蔡副處長在開幕式上致辭,表達了他對文昌魚保護工作的關注,對此次宣傳活動的肯定與支持。

            實踐隊隊長李琦作為學生代表簡短而又鏗鏘有力的發言展示了身為當代大學生、身為海洋學子的魄力與擔當。

            “現如今文昌魚的數量越來越少,保護文昌魚迫在眉睫,作為當代大學生,作為有理想的熱血青年,我們愿意為文昌魚保護積極出謀劃策,我們愿意為珍惜生物的保護奔走呼號,我們愿意為社會、為國家的穩定建設與可持續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隨著蒞臨現場的領導、老師、志愿者在簽名墻上揮筆簽下名字,寫下對文昌魚保護的期待,開幕式正式結束,宣傳活動正式開始。

            湛藍的天空、湛藍的大海、湛藍的簽名墻,此刻,“愛文昌 愛海洋”是我們共同的心聲。

            吳珊珊老師寄語:文昌魚很美,大家一起保護它。

            二、 定展位?寓教于樂展示最全面立體的文昌魚

            文昌魚是什么?它現在怎么樣?我們該怎樣保護它?

            五大展位全方位,有標本有活體,有海報有視頻,有干貨有游戲,有問答有獎品。于孩子是一次學習之旅,于大人是一場科普盛宴。

            第一次看到活體文昌魚,大家都入了迷。是什么讓這小小的生命在地球上活了5億年?又是什么讓它現在幾近絕滅?生命,充滿了偉大的奇跡,生命,留下了太多的嘆息。

            可愛的海洋動物手繪/臉繪,小朋友你知道畫的是什么嗎?

            文昌魚是魚嗎?為什么叫它文昌魚呢?我們怎樣做才能保護這脆弱又珍貴的生命呢?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小朋友,你愿意把文昌魚的故事告訴你身邊的人嗎?

            三、廣撒網?讓你聽到我的聲音

            幾十位志愿者攜帶精心準備的文昌魚科普宣傳手冊及科普小扇子分布在黃厝海濱長長的沙灘上。下午5點左右,潮線正低,陽光正好,游客正多,我們帶著滿滿的誠意,只為你愿意停留的幾分鐘,聽我講完文昌魚的故事,與我一起保護文昌魚。

            看我三寸不爛之舌,讓大人小孩都聽得津津有味。

            看誠意滿滿的手冊和小扇子,想要了解更多知識去我們的大本營哦~

            哥們,沙子玩累了,聽我給你嘮幾句吧~

            四、 展望未來?再續保護夢想

            達爾文曾說過“這是一個偉大的發現,它提供了揭示脊椎動物起源的鑰匙。”目前為止,古生物學家尚未找到無脊椎動物與脊椎動物之間的過渡類型的化石。五億年前,地球上最早的由無脊椎到脊椎的過渡——脊索動物在海洋中出現,這就是文昌魚。億萬斯年,文昌魚神跡般沒有滅絕,成為了歷史的“活化石”。

            很早以前,廈門島海域有許多文昌魚,廈門是它們的家。然而,作為一種珍貴的具有研究價值的物種,它們隨著廈門城市的建設而淪為流離失所的逃難者。

            實踐隊隊長李琦在接受廈門電視臺記者采訪時表示:“關于文昌魚的保護,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前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七月,我們正行動!


            上一篇: 海洋與地球學院在2016廈門大學翔安校區班級/實驗室體育大比拼中獲多個獎項 下一篇: 我院學子榮獲第七屆全國天文社團發展論壇主題征文一等獎

            相關文章

            花蝴蝶看片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