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科學素養的提升對于建設海洋強國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海洋科普逐漸受到各類組織、機構及學校的重視。以廈門市為例,其良好的海洋教育資源、海洋文化背景和科研學術基礎,使得海洋科普教育的廣泛開展成為可能。為深入了解當前廈門市中小學校及科普教育基地海洋科普現狀和中小學生對海洋知識的興趣,“普識敏思”社會實踐隊自6月底開始,在廈門市持續開展了為期兩個多月的社會調研。
課業壓力巧化解
“普識敏思”實踐隊在廈門市松柏小學、廈門市火炬學校以及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廈門市樂海小學和廈門大學附屬科技中學進行調研,了解其開展海洋科普的情況和學校開展海洋科普活動的可行性等問題。在調查中發現,在課業較為緊張的學校(尤其是中學)開展海洋科普存在一定的困難。但是個別學校采用變通的方式,如采用課外活動的形式,同樣也能達到海洋科普教育的目的。如有趣且貼近生活的科普講座、與各高校研究院合作組織春秋游或者暑期夏令營、海洋興趣小組開展研究等。
科技館建言獻策
在中國海洋學會的幫助下,“普識敏思”實踐隊聯系了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廈門市科技館海洋館的負責人洪在銀先生,了解了科技館的現狀。隊員們還認真走訪了科技館的展區,大家發現海洋館內愿意駐足聆聽講解、觀看展品的人相比于其他場館要少。經過一番分析和對比,不難發現,海洋館靜態展示較多,如圖片、文字、展品等,與其他場館相比,海洋館的互動性和參與性較低,使得市民更愿意選擇“有趣”的場館。對此,洪先生表示,科技館在不斷地改進場館內教具,同時也希望能借助專業人士的力量來進行館內創新創意教具的開發。
線上線下做科普
在采訪階段結束后,隊員們又分別走向廈門市六個區的街頭,針對廈門市中小學生海洋科普情況進行問卷調查,深入了解科普的主要受眾——中小學生對于海洋知識的興趣點、偏愛的科普形式、主要的科普途徑等等。為進一步地了解各式各樣的海洋科普形式的開展效果,探討海洋科普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實踐隊員還積極參與了微信線上科普海洋知識、海洋科普講座、實驗室參觀、紅樹林野外實踐、黃厝海濱文昌魚保護宣傳、廈大海洋博物館講解等活動。
調研數據校企共享
調研結束后,實踐隊將相關數據與中國海洋學會、COSEE China及廈門藍海企業等進行分享,獲得了各組織機構的好評與肯定。接下來,實踐隊希望進一步修改實踐報告,進行廣泛宣傳,擴大實踐成果的影響力。同時,也將與學院青協、COSEE China等進一步討論改善海洋科普活動的方案、將實踐成果切實應用到現實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