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學院組織本科生團支部書記一行20人前往翔安區澳頭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參觀考察。活動由學院團委副書記侯佳君帶隊。
位于翔安區的澳頭是一個蘊含濃厚“海港文化、海防文化、海鮮文化”的地方,近年來廈門市將這里打造成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通過藝術與科技雙輪驅動,已經成為了廈門的一張新名片。前不久,中國科學院院士、地學部主任戴民漢被正式聘為澳頭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顧問。
觀海:鞏固強化海洋專業思想
一行人首先參觀了大型船模展“偉大的航行”。這里總計集中展示了船模精品120件,通過船模分別講述了三個時代的故事:遠古時期、大航海時代、近現代時期的航海發展與水上戰爭。展品包括瑞典瓦薩號、哥德堡號、廈門號、前進號、泰坦尼克號等知名船模。2018級團支書沈毓心在參觀時感嘆說:“設計精致的船舶不僅給我們藝術的美感,更激勵我們像前輩一樣不斷探索海洋,開發海洋,珍惜大自然給我們的饋贈。”展覽還以專門的篇章陳列了鄭和下西洋所使用的船舶的模型,展現了中國航海歷史的偉大篇章。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了解波瀾壯闊的航海史,有助于海洋團員青年鞏固專業思想,堅定理想信念,不斷砥礪奮斗,為中國海洋事業的持續發展交上滿意的答卷。2018級團支書李樂瑤感嘆道:“鄭和船隊的浩蕩,黑珍珠號的酷炫,泰坦尼克號的不幸,使我體會到了海洋可以給人類文明帶來輝煌,也可能帶來毀滅。建設海洋強國,必須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這是我們這一代海洋人的使命和擔當。”
聽海:探索大學生活的可能性
接下來,大家走進維爾海洋館。這是一座集淡海水生態展示、海洋珍稀生物保護、海洋環保宣傳、海洋知識科普、海洋高新產業交流等功能的新型綜合性海洋館,是新形勢下海洋意識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平臺的探索與實踐。展示區包括西沙群島珊瑚礁生態展示、廈門水生生態展示、水草景觀展示、淡水生態展示、熱帶紅樹林生態、海洋科普展示等。館內有小丑魚、狐貍魚、大海星等各種海洋生物與淡水生物,還有三葉蟲化石、海螺化石、頭足類動物化石等等。同學們在這里將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拓展了思維,開拓了視野。團總支書記林姍說:“在這里感受的不再是課本中理性的海洋知識,而是海洋藝術的人文氣息,海洋可以將理性與感性沖撞,充滿所有的可能性!”
品海:感受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最后一站大家參觀了超曠·曉學堂圖書館,圖書館共有選書10000余冊,選編內容主要由“文化探尋”和“藝術世界”兩部分構成。師生在“文化探尋”書籍展區搜尋海港文化、華僑文化、古鎮文化里的貝海遺珠,同時在新興的飲食文化、城市文化中探尋與時俱進的生活方式。此外,在“藝術世界”書籍展區,大家走進了仰之彌高的藝術殿堂,也體驗了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審美與品位。隨手捧起一本藝術類書籍,2018級團支書黃林霖說:“對于我而言,海洋二字本身就代表著美:深邃而又神秘,不管是人類用盡智慧創造出來在海上馳騁的堅船利炮,還是自然孕育而出的千姿百態的生命,它們的美不言而喻,它們的美令人震撼!”
參觀結束后,2017級團支書何騫感嘆說:“青年需要腳力、眼力,即邁開腳步,開闊眼界。最后用心力,即專注把事情做好。”
據悉,這場參觀活動既作為本年度團干學習培訓的重要內容,強化團員青年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又是一場生動的生涯規劃課,激發同學們去探索專業和未來職業發展的各種可能性,同時,也是一次激發專業興趣的實習實踐活動。知行合一,勇擔使命,希望團員青年們以青春之筆,繼續書寫偉大時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