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1. <tbody id="bmdbm"></tbody>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2. <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3. <tbody id="bmdbm"></tbody>
    1.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1. <bdo id="bmdbm"><strong id="bmdbm"></strong></bdo>
             
             
            聯系我們 英文版

            焦念志院士榮獲2022年度“海洋人物”榮譽稱號

            時間:2023/06/08

            來源:

            瀏覽:

            6月8日,由國家自然資源部主辦的2023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主場活動在廣東省汕頭市舉辦,今年的活動主題為“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活動期間發布揭曉了2022年“海洋人物”評選結果,在全國范圍內評選出10位獲獎者,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教授、碳中和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焦念志院士榮獲此項榮譽。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躍碳庫,是氣候變化的“調節器”。焦念志院士長期從事海洋微型生物及其環境效應研究,一直在與看不見的海洋科微型生物打交道,而正是這些看不見的微型生物,在影響著看得見的氣候變化。早在1991年,他就率先開始了海洋新生產力研究,這是海洋碳匯方面為數極少的量化指標之一。2006年,他在海洋初級生產力結構及微型生物生態學領域的研究成果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一)。焦念志院士還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微型生物碳泵” (MCP)儲碳機制,開辟了海洋碳匯研究新領域,揭開了海洋碳庫成因這個被美國科學家稱之為不解之謎的面紗。MCP被美國《科學》雜志評論為“巨大碳庫的幕后推手”。2015年,焦念志院士有關微型生物在海洋碳儲庫及氣候變化中的作用研究成果再次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一)。

            作為海洋科學家,焦念志院士注重基礎研究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他提出的微型生物碳泵理論及相關增匯措施已被納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和聯合國政府間海洋委員會的相關報告。他積極拓展國際合作,2022年,他領導的全球海洋負排放計劃(Global-ONCE)獲批為“聯合國海洋十年”大科學計劃,將推出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方案,建立海洋負排放生態工程新范式,為人類社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供海洋負排放的數據、知識、技術和實踐經驗。

            為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提升全民海洋意識,推動海洋強國建設,自然資源部組織開展2022年度“海洋人物”學習宣傳活動。據悉,“海洋人物”推選宣傳活動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國海洋領域里規模大、規格高、推選范圍廣的推選宣傳活動,從2010年開始,在每年的世界海洋日評選“年度海洋人物”,已成功舉辦13屆,推選出具有時代性、典型性、先進性的“海洋人物”,成為海洋領域具有一定群眾基礎和社會影響力的宣傳品牌。

            文:藍志鵬

            編輯:侯佳君

            審核:唐騰鳳

            上一篇: 山海相連,攜手同行——學院赴青島走訪院友并舉辦院友圓桌論壇 下一篇: 我院王克堅教授團隊與廈門金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成果轉化協議

            相關文章

            花蝴蝶看片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