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1. <tbody id="bmdbm"></tbody>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2. <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3. <tbody id="bmdbm"></tbody>
    1.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1. <bdo id="bmdbm"><strong id="bmdbm"></strong></bdo>
             
             
            聯系我們 英文版

            全球《海洋綜合管理》藍皮書發布 世界同享廈門經驗

            時間:2020/06/08

            來源:COE

            瀏覽: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作為世界海洋日廈門主題活動之一,一場以“與海共生·同享廈門經驗”為主題的《海洋綜合管理》藍皮書(中文版)發布會暨海洋可持續創新發展云峰會在廈門大學召開。活動邀請藍皮書領銜作者之一、中科院院士戴民漢、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潘新春、廈門市海洋發展局總工程師林懷遠、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總規劃師沈瑞全、福建海洋可持續發展研究院教授薛雄志、上海振華(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陳斌、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副總裁馬劍、70.8海洋媒體實驗室副主任游偉偉等八位嘉賓深度解讀藍皮書主要內容,分享廈門海岸帶綜合管理的經驗和藍色經濟發展成果,圍繞海洋可持續創新發展議題,全面探討全民未來行動方案,攜手推進海洋可持續發展。活動由廈門大學地球與科學技術學部戰略發展專員王貴華主持。

            受可持續海洋經濟高級別小組(High Level Panel for a Sustainable Ocean Economy)委托,挪威海洋與北極研究中心主任Jan-Gunnar Winther教授和廈門大學戴民漢院士領銜編寫了題為《海洋綜合管理》的藍皮書。該小組成立于2018年9月,由14位現任政府首腦組成,在政策、治理、技術和金融方面致力于推動大膽、務實的海洋“健康和財富”解決方案,支持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為人類和地球建設更美好的未來。該小組委托來自47個國家的200多名世界頂尖專家學者撰寫一系列藍皮書,為其最終發布的關于海洋經濟對可持續發展重要性核心報告提供重要支撐。《海洋綜合管理》藍皮書即為其中一本。

            發布會上,廈門大學戴民漢院士介紹了這本藍皮書的基本內容。他指出,海洋是人類共同的家園,所有人類活動幾乎都離不開海洋,在資源急缺的情況下,海洋可能是未來人類社會食物等資源的主要來源。該藍皮書梳理、歸納美國、挪威、東南亞珊瑚三角區、塞舌爾和中國(廈門)5個國家/地區開展海洋綜合管理實踐的成功經驗和教訓,總結現有政策和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套實踐海洋綜合管理的步驟和指導原則,并闡明加快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契機,具體包括:科學知識的應用、公私伙伴關系的建立、利益相關方的參與、能力建設提升、規章制度的執行及適應性解決方案的制定。他提出,海洋是個高度動態的變化系統,海洋綜合管理時不我待,“天人合一、人海合一”,需要海洋綜合管理、科技先行。

            參會嘉賓隨后圍繞著海洋可持續創新發展這一主題展開了討論。潘新春秘書長指出,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海洋綜合管理概念的少數國家之一,從1980年正式提出海洋綜合管理后,就不斷圍繞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有效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統籌解決用海管海矛盾,綜合開展海洋治理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同時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包括海洋政策、法律、規劃、技術標準等在內海洋綜合管理體系;并不斷強化能力建設,從國家、省市等各層級,構建我國的綜合管理體系。《海洋綜合管理》藍皮書的發布,將對我國和世界沿海國家的海洋管理和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有利于國際社會更加關注中國提出的全球海洋治理方案,提升了中國的國際話語權,有助于帶動海洋命運共同體成為全球共識,為構建全球海洋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海洋涉及到人類的未來,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在著力推動中國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已初顯成效,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將創造更好的成績。

            林懷遠總工程師提到廈門的生存和發展與海洋息息相關。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理念,強調的是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的協調發展。廈門在開發利用海洋的同時,高度重視海洋的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自從1994年廈門開始開展海岸帶綜合管理以來,在減少陸源污染、保護海洋生物棲息地、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和修復海洋生物系統方面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通過努力,廈門市在經濟快速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人口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基本保持了海洋生態環境的總體水平。在過去的25年海洋綜合管理實踐中,廈門在經濟、社會和生態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廈門將進一步夯實藍色經濟基礎,推動海洋治理能力現代化,充實體制機制,并繼續開展對外合作,發展藍色伙伴關系,發揮對外的影響力,打造以科技創新引領、文化豐富繁榮、經濟優化發展的海洋城市。

            沈瑞全總規劃師則指出,廈門率先開展海洋功能區劃,為廈門成功實踐海岸帶綜合管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9年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正式成立,標志著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管理事業邁上新臺階,正式進入了生態文明建設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系統治理的新時代。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切實履行新職責、把握新要求,擔當實干、開拓創新,努力開創廈門市自然資源事業改革發展新局面,為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加快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貢獻力量。?相信在新的體制框架下,海洋生態保護會取得更好的成效。

            薛雄志教授認為在海岸帶地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開展海岸帶綜合管理,且成功的實踐需要有扎實的科技支撐。生態和社會系統的規律在很長時間內都將不可能被人們完全掌握,也由于人類活動對環境作用的結果導致這些系統處于動態變化之中。這就要求海岸帶綜合管理必須與科學技術密切結合,要求科學家要把參與決策作為一種社會責任來承擔。用科學的知識來提高人們對海岸帶管理的意識,轉變觀念,提高行動的自覺性,提供科學信息,幫助管理者科學、民主決策,提供科學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以達到有效的綜合管理。

            陳斌副總裁表示,振華集團在海洋裝備制造、深海養殖、智慧應用、軍民融合等方面的技術與服務等領域具備優勢,持續的自主創新能力是其中的核心競爭優勢。在海洋開發利用的道路上,從科學管理到技術變革,企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上海振華從解決漁民的痛點、難點出發,創新變革,改變傳統的養殖模式,并以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安全、可靠、優質的海產品為落腳點,推動開發新的海洋體系,打造“海上糧倉”。發展海洋漁業與海洋經濟,不僅要考慮個體的消費需求,還應結合區域發展及未來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用綜合管理的手段,開展健康有效的生態管理,從而實現經濟價值。我們在開發海洋時,要給海洋自我免疫和修復的機會,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這也是企業應有的擔當。

            馬劍副總裁則提出,海洋保護關乎所有人,非政府組織也是海洋保護中的重要力量。他介紹到,從2016年起,桃花源基金會就開始關注海洋保護,發起藍色先鋒海洋公益人才培養項目,在海洋保護領域積累了經驗和專業團隊,加強本土機構能力建設。2019年還啟動藍色倡議,把建設、管理陸地保護地的成功經驗拓展到海洋保護領域,為海洋保護地的建設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以此支持科學家、公益機構進行科考及研究,推動海洋國家公園及海洋公益保護地示范。他提出,在海洋綜合管理工作中,非政府組織可以開展試驗性的工作,包括嘗試體制機制創新,搭建公眾、科學家、政府三者之間的橋梁,幫助一線社區更好地適應綜合管理制度,以及做好對公眾的知識傳播等。

            海洋可持續創新發展離不開人才。廈門大學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部與新浪廈門強強聯手,全國首創的70.8海洋媒體實驗室正是這樣一個以科學普及和創新人才培養為己任的機構。游偉偉教授介紹了海洋教育與海洋意識提升的重要性,創建可持續發展的美麗中國需要付出較高的代價,也需要一代代人共同努力。70.8海洋媒體實驗室將結合新媒體的潮流,探索公眾教育與人才培養新模式。

            作為唯一的一個城市案例被寫入藍皮書,廈門海岸帶綜合管理“立法先行、集中協調、科技支撐、綜合執法、公眾參與”的具體做法已被總結為“廈門模式”,在國內外交流分享,并為東南亞國際培養大批海洋管理人才。廈門因此獲得了東亞海域環境管理區域項目組織(PEMSEA)頒發的東亞海岸帶管理領域的最高獎項——“海岸帶可持續發展地方政府杰出成就獎”。在這其中,廈門大學利用自身科研優勢,充分發揮高校在人才培養發揮和服務地方經濟的先鋒作用,為廈門25年的海岸帶綜合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在廈門市海洋管理協調領導小組的管理機制下,廈門市成立了來自高校、科研機構、業務部門專家組成的海洋專家組,廈門大學洪華生教授擔任了首任組長,領導專家組成員提供了海洋污染治理、海洋空間規劃、海洋生態環境修復、海洋生物資源修復和保護、海洋生態補償標準等全方位的科技支撐,為順利開展海岸帶綜合管理奠定了堅實的科技基礎。

            此次活動由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70.8海洋媒體實驗室、福建海洋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廈門市海洋發展局、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新浪廈門等單位聯合主辦,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協辦。會議通過新浪微博、騰訊直播、央視新聞移動網、央視頻、看廈門進行線上直播,共有超過22萬人次在線觀看云直播。


            上一篇: 關于開展海洋與地球學院2020年職業技能培訓的通知 下一篇: 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陳相堂理事長一行來訪我院

            相關文章

            花蝴蝶看片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