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進青年學子對海洋學科的學習和研究興趣,為廣大青年提供多角度深入了解廈門大學海洋學科的機會,促進優秀大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今年,學院努力克服疫情影響,采取線上線下活動相結合的模式舉辦第七屆“全國優秀大中學生海洋科學夏令營”。經過前期的廣泛宣傳,來自全國25省市、60所高校的近200名優秀大學生提交了入營申請。

7月19日上午,學院隆重舉辦了開營儀式,線下在希平樓C2-403舉行,線上則通過“隨會”進行直播。中科院院士、廈門大學地學部主任戴民漢、海洋與地球學院院長王克堅、副院長柯才煥、研究生教學秘書鄒良榮出席活動,廈門大學的32名營員參加了線下開營式,其他營員則通過線上平臺參與了活動。活動由柯才煥副院長主持。
柯才煥副院長致開營辭,他首先代表海洋與地球學院對來自全國各大高校的優秀大學生表示熱烈的歡迎。

隨后,王克堅院長介紹學院整體情況。他首先介紹了廈門大學和海洋學科的發展歷史,緊接著回顧了近年來學院舉辦夏令營的情況。他指出,夏令營舉辦至今,眾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營員紛紛選擇來到廈門大學繼續深造,成為優秀廈大人的一員。同時,他從學院機構與平臺、師資隊伍、研究團隊及其代表性成果、科研平臺與支撐體系、國際合作與交流等方面介紹了海洋與地球學院的概況,他指出,廈大海洋學科優秀的科研平臺、雄厚的科研實力能夠為廣大學子的科研和未來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最后,王克堅院長祝愿各位同學能夠在廈大找到自己的科研興趣,期待新鮮力量的加入。

2019級碩士生呂文菁作為往屆優秀營員代表分享了她選擇廈大海洋的原因、參加夏令營的美好回憶、在廈大一年來的學習生活感受以及堅定科研信心的心路歷程。她說:“正是源于對科研生活的向往與期許,我最終選擇了這里。這是我人生中成長最快、收獲最多的一年,在學習和生活中漸漸讀懂了‘自強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訓精神。尤其在疫情期間,廈門大學堅定而又迅速地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展現了廈大擔當和廈大力量!”最后,她衷心祝愿每位營員都能有一段愉快充實的夏令營旅程,期待在明年九月的廈園再次相遇!

開營式結束后,學院為營員們精心準備了兩場精彩的專題講座。戴民漢院士為大家帶來題為《海洋健康和海洋可持續發展》的講座,主要介紹了海洋的重要性、它面臨的壓力以及人類目前對海洋認識的不足。講座從海洋健康現狀、科學挑戰、珠三角研究、海洋酸化等內容展開,總結出一條深刻見解:“海洋之于地球,猶如水之于人”。戴民漢院士還為營員播放了“嘉庚”號科考小視頻,展示了這艘科考船的風采。講座結束后,同學們針對海洋酸化、珊瑚礁白化、塑料污染、海水中水華的處理、水產養殖缺氧等科學問題踴躍提問,現場互動熱烈。接著,柯才煥副院長做了題為《海洋貝類遺傳育種研究進展》的講座,介紹了優良品種的育種重要性、鮑魚的養殖、主要研究成果和影響等內容。他談到,我們不僅需要開展理論研究,也需要為國家與地方的需求做貢獻。講座結束后,營員們就新品種培育的價格及其對市場的影響、牡蠣金屬富集對于環境監測的影響、海洋牧場的建設、牡蠣的瀝水率與污染物的關系、遺傳過程中選蠣的要求與規則等問題進行提問,柯老師都一一作了解答。


海洋與地球學院2020年“全國優秀大學生海洋科學夏令營”順利開營了,接下來學院還將安排優秀在校大學生經驗分享、互動,“嘉庚”號科考船和東山站直播介紹、各系各專業介紹和考核等一系列活動。希望營員們在接下來的幾天對廈門大學海洋學科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對自身的發展方向和前景有更清晰的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