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1. <tbody id="bmdbm"></tbody>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2. <menuitem id="bmdbm"><ins id="bmdbm"></ins></menuitem>
    
    
  3. <tbody id="bmdbm"></tbody>
    1. <menuitem id="bmdbm"></menuitem>

          1. <bdo id="bmdbm"><strong id="bmdbm"></strong></bdo>
             
             
            聯系我們 英文版

            海洋文化創意空間于隆德好水鄉落成

            時間:2020/09/06

            來源:COE

            瀏覽:

            為拓展學習教育資源、大力宣傳海洋科學文化知識,讓隆德山區學生了解海洋、激發對海洋科學的興趣、增強環境保護意識、領悟國家的海洋強國戰略,8月24日至9月1日,我院“山海之約”實踐隊前往隆德縣開展教育扶貧社會實踐,自主設計并于好水鄉中心小學建成“山海之約”海洋文化創意空間。

            實踐隊由學院黨委副書記鄭碧嬌、海洋生物系工程師楊位迪指導,團委書記陳啟妍帶隊,包括本碩博9名海洋學子共同參與。海洋文化創意空間以傳播海洋科學文化為主題,集科普、閱讀、創意手工、探索實踐等功能于一體,涵蓋了海洋科普長廊、DIY創意手工坊、圖書屋、仿真海洋沙池、海洋生物標本展示、LED視頻教學等六大功能區。海洋科普長廊第一期主題包括海洋面積與海底地形介紹、認識海水與海洋生物、海洋污染現狀、海洋科學探索史、廈門大學海洋學科史等內容,科普主題及內容將定期更新。半封閉式圖書屋最大存書量約為1400本(目前已有圖書1000余本),分為海洋專區、科學專區、冒險專區、文學專區、傳統專區、繪本專區、學習資料區等,同時配備書桌、長凳和小沙發。DIY創意手工坊配備了折紙拼圖、益智游戲、卡通繪畫、涂色貝殼畫和風鈴制作設計等諸多手工制作材料,旨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啟發其創造力,配套的桌椅可靈活擺放,滿足不同活動的需求。仿真設計的海洋沙灘池,由鋼化玻璃缸和景觀沙布置,擺放生物模型和蛟龍號船模,通過造景直觀展示潮間帶及不同深度的海洋世界,加入生物模型擺放和互動游戲,增加學生對生物在海洋中分布的認識。海洋標本展示區呈現的是柯才煥教授和丁少雄教授慷慨捐贈的珍貴標本,包括海馬、貝類等海洋生物標本,以及廈門大學“嘉庚”號海洋科考船模型等。LED顯示屏則搭載了網絡視頻在線課堂系統,不僅囊括了豐富的視頻教學資源,同時支持線上遠程教學指導,可實現與當地的互動,保證教育資源的持續輸送。

            空間從整體設計到建設落成前后歷時一個多月,遠在隆德千里之外的實踐隊員們依照空間的照片、面積精準設計,以美觀大方、清新宜人的風格,把海洋科學知識融入各個區域,經過隊員們不下十次線上線下會議反復討論、精雕細琢、細化分工,最終確定了建設方案。接著是精心挑選所需的各項物資,線上采購直發好水鄉小學,大大小小的快件二百多個。8月25日,兩名提前到達好水鄉小學的先遣隊員,搬運、集中分布在校內不同地點的所有快件,然后拆封、整理。26日,實踐隊員全體到齊后,正式拉開了裝修、安裝、裝飾、布展、清潔等工作。專業知識運用、藝術設計加工、板材裁剪裝訂、墻壁粉刷油漆、家具安裝擺設等,所有的粗活、細活、體力活、技術活,都不在話下。每一條標語的張貼、每一塊板材的加工、每一顆釘子的加固、每一套桌椅的安裝、每一扇窗戶的清潔、每一塊污漬的去除均由實踐隊師生們親手完成。連續三天從早到晚高強度的工作,所有人齊心協力、爭先恐后,生怕自己拖了團隊的后腿。空間的整體設計和建設沒有樣板可參考,每一個主題、每一個細節都凝聚了海洋學子的心血,這個過程既是貢獻,也是絕好的勞動教育和成長教育,沒有一個人喊苦叫累,所有人都覺得受益匪淺、樂在其中,因為,他們親手把夢想變成了現實,見證了自己的青春力量,感受了奉獻的快樂。

            8月29日,海洋文化創意空間揭牌儀式在好水鄉中心小學舉行。廈門大學關工委主任、原校黨委副書記陳力文,常務副主任黃如彬,副主任楊敬達,校團委副書記周林琪,海洋與地球學院黨委副書記鄭碧嬌,隆德縣常委、副縣長馬龍,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田睿、好水鄉鄉長溫仲樂、好水鄉中心小學校長馬宏鵬等出席。揭牌儀式上,馬宏鵬致歡迎辭并向海洋與地球學院贈送“大愛無疆行公益,山海之約育英才”錦旗。鄭碧嬌談到,好水鄉是學院對接幫扶的鄉鎮,學院一直在積極探索可持續的教育扶貧方案。在學院黨政領導的指導支持和隆德各方的配合下,空間的籌建積極推進,并受到了學院老師、海洋系系友和廈大校友的廣泛關注和愛心捐助,共計收到愛心捐款4萬余元,書籍600余本以及標本、玩具等愛心物資。涓流匯海、聚沙成塔,空間的建成過程就是學院師生凝聚愛心、助力脫貧攻堅的過程。之后,學院將繼續堅持“教育扶貧、山海同心”,借助該空間將廈門大學優質的教育資源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好水鄉,為扶貧作出海洋人的獨特貢獻。馬龍以“愛心、用心、信心、決心”高度贊揚了學院的實踐成果,并對空間作用的發揮發展寄予了厚望。陳力文表示,希望學院和好水鄉把空間作用發揮好、宣傳好,可面向全縣定期開展線上、線下活動,讓更多學生通過海洋文化創意空間,了解海洋、認識海洋,助力海洋強國戰略的實施。同時,激發他們對海洋的興趣,養成艱苦奮斗和積極樂觀的人生觀,形成努力學習改變命運的價值觀,達到“扶志”“扶智”的目的。周林琪也對實踐隊予以了充分肯定,認為真正達到了“受教育、長才干、作奉獻”的實踐目的。黃如彬親筆揮毫,為海洋文化創意空間題字作詩《山海之約》一首(見文末附件),以示祝賀和期許。

            揭牌儀式后,楊位迪老師第一時間在空間里為30余名當地師生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海洋科普講座,講座之后是漫游珊瑚礁(VR眼鏡全景體驗)、模擬潛器操作體驗,妙趣橫生、精彩紛呈。實踐隊還精心準備了貝殼風鈴設計大賽、拼圖挑戰等活動,為揭牌儀式增彩。隆德電視臺對活動進行了拍攝報道。

            在隆德期間,實踐隊還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舉辦了“走進海洋,探索科學”公眾科普活動,包括:“海洋知識知多少”挑戰答題、海洋動物卡通形象臉繪、跳食物鏈格子、科普海報展、環境保護倡議等,普及海洋科學知識,傳播海洋文明,增強民眾環境保護意識。活動既有知識性也有趣味性,且準備了精美的富有海洋特色的筆袋、尺子等文創產品作為獎品,大大提升了吸引力,當地近二百名居民參加了活動。

            實踐隊在出發之前,在學院黨委指導下,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實踐期間,支部組織黨員參觀了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并聆聽了由陳力文老師主講的實踐微黨課——“看紅旗漫卷,揚六盤精神”。課上,陳老師帶領支部成員回顧了中國共產黨六盤山長征歷史,通過賞析毛澤東在長征途中寫下的著名詩詞,勉勵年輕人走好新時代長征路,銘記紅色歷史,傳承長征精神。此外,帶領全體實踐隊員走訪了隆德縣閩寧扶貧產業園、張樹村,開展學習調研,全方位感受隆德脫貧攻堅的成果。

            在全面脫貧攻堅決勝之年,學院積極發揮專業所長、認真落實“學校、學院、支部”三級對接、協力扶貧隆德的工作思路和相關部署要求,海洋文化創意空間的正式揭牌標志著我院與好水鄉的“山海之約”攜手共進新征程的開始。今后,學院將借助該空間,面向好水鄉的學生們定期開展線上線下教育資源輸送,在教育扶智扶志方面做出海洋人的獨特貢獻。

            (文/梅康 圖/陳慧潔 陳雅琪)

             

            附:

            山 海 之 約

            華夏大地月共圓,

            閩寧攜手譜新篇。

            隆德好水奏清曲,

            廈大海洋應和弦。

            海洋文化塞外新,

            山海共育花更妍。

            鷺江渝河永流暢,

            盈盈之水潤心田。

             

            海洋文化創意空間于隆德好水鄉落成-廈門大學新聞網  https://news.xmu.edu.cn/info/1007/37196.htm


            上一篇: 我院本科生在《英國海洋生物學會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 下一篇: 廈門大學佛山校友會熱情助力《藍海百年》紀錄片拍攝

            相關文章

            花蝴蝶看片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