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海洋與地球學院特別邀請學校原黨委副書記、關工委主任陳力文在翔安校區學生活動中心B207為2020級全體新生作“學習嘉庚精神,迎接百年校慶”專題講座,講座由海洋與地球學院黨委副書記鄭碧嬌主持。這場講座旨在增進新生對校史校情的了解,學習并弘揚廈門大學“四種精神”,加強新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他被毛主席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他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和教育公益事業做出了杰出貢獻。他,就是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陳嘉庚。陳力文老師首先從嘉庚先生青年時期自立自強、拼搏奮斗的故事講起。陳嘉庚先生十七歲便隨父親前往新加坡經商,獨立經營了菠蘿罐頭廠、橡膠園等,憑著自己的努力奮斗成為了當時馳名海內外的大實業家。雖在異國,但他卻一直心系國家,他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畢生的追求。他堅信,“教育為立國之本,興學乃國民天職”。從1894年在故鄉集美創辦“惕齋學塾”算起,嘉庚先生一生中興學歷史長達67年之久,創辦和資助的學校多達118所,一生獻給文化教育事業的錢,按照當時黃金價格估算,超過一億美元,在中國教育史上乃“千古一人”。接著陳力文老師講到陳嘉庚先生在戰爭時期組織募捐、慰問抗日將士與愛國同胞的光輝事跡。陳嘉庚先生在南僑總會成立后,被推選為主席。他曾組織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去實地了解祖國的抗戰局勢,在艱苦的抗日戰爭時期為祖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堅定的愛國主義精神值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學習。陳嘉庚先生還關心各地的洪澇災情,對災區人民施以援手、多方籌款賑災。同時他還倡議多種多樣的捐款方式來維持籌款的持續性,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國內慈善事業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后,嘉庚先生回國定居,傾注滿腔熱情支持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鼓勵華僑支持家鄉建設。陳力文老師還聲情并茂講述了嘉庚先生傾資創辦廈門大學的故事。在廈大開辦以來的前十幾年里,一切經費幾乎全由陳嘉庚先生獨力負擔。后遇企業不濟、經費困難,陳嘉庚“寧可變賣大廈,也要支持廈大”,其培養人才的堅定決心和長遠目光令人動容,這份精神應當銘記在每位廈大人的心中。陳嘉庚先生一生勤儉節約,生活樸素,在臨終之時,他把全部的遺產都獻給了國家。他深厚的愛國情懷、勤儉節約和甘于奉獻的精神值得同學們學習、弘揚。
陳力文老師說,陳嘉庚的一生便是一部中國近代史,他生于國難、長于國難,卻從不屈于國難。他多次到延安,始終了解、支持和信任中國共產黨,也正是因為有中國共產黨這一主心骨,嘉庚先生的畢生追求才得以實現。陳嘉庚先生的一生,自強不息、愛國興學、立志為社會進步服務,把忠于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統一起來,其身上所體現的自強、愛國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優秀的品格應當被每位廈大學子學習和傳承。
值此廈大百年校慶即將來臨之際,陳老師語重心長鼓勵新生們將廈門大學“愛國、革命、自強、科學”的四種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作為海洋系的系友,陳力文老師還以老學長的身份,特別勉勵學弟學妹們珍惜韶華、矢志奮斗,發揚海洋人嚴謹求實、勇攀高峰的精神,繼續奮斗、創造出新的輝煌,共同迎接廈門大學百年校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