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晚7點,我院海洋生物科學與技術系游偉偉教授應邀來到“一站式”學生社區——芙蓉6藍海空間創新創業工坊,以《從海洋到餐桌——漫談海洋科技創新與科學傳播》為題,帶來了一堂生動有趣的講座。來自2019級、2020級的近50名學生代表聆聽了講座,講座由學院輔導員黃良主持。
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游偉偉教授開始了講座。游偉偉教授先從全球角度出發,突出了海洋在當今世界環境、經濟和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并以海產品研究為例,展現了海產品在解決食物問題方面的巨大潛力和價值。同時提到自己團隊曾被三聯周刊的記者跟蹤采訪一星期,最終以《海鮮的誘惑》為題的采訪文章在該周刊發布后榮登年度文章寶座。此事激發了自己以海鮮傳播海洋知識、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海洋的想法。
接著,游偉偉教授從同學們所熟知的“618”、“雙11”講起,用數據的方式為同學們展示國內海鮮的巨大成交額,指出中國人對海鮮的熱愛不斷增長、對海鮮的需求也不斷增大。由此引出一個問題:海里的魚還能吃多久?對此游偉偉教授分析了捕撈業捕撈能力增強、捕撈能力過剩和供應鏈供需不平衡的現狀,以及對海洋水產養殖和技術提出的更高的挑戰和要求。
隨后,游偉偉教授提出了另一個新的問題:未來吃的魚從哪里來?游偉偉教授以陸地生物的馴養過程為例,闡述了海產品的育種及選育在近年來的發展,著重講述了自己課題組所培育的鮑魚,以物美價廉的優勢逐步進入尋常百姓的餐桌。同時也以“南方海水池塘生態養殖”和“海洋牧場”為例,講述了一種符合生態平衡原則的養殖方法,揭示出海洋科技發展在現代海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游偉偉教授還介紹了70.8海洋媒體實驗室的探索與實踐。70.8海洋媒體實驗室是一個堅持原創科普內容、認真有態度的團隊,展示了自媒體行業在海洋文化傳播方面所起的推動作用。他們發深度科普文章、做科普直播,還推出了一系列原創科普產品,將科學和人文藝術相連。通過70.8海洋媒體實驗室,遠在山區的孩子可以通過觀看網絡直播課足不出戶探秘海洋世界、“鮑語”等微博運營者通過互聯網向大眾科普海洋知識......科學傳播不僅跨越山海,開啟了西北海洋教育的大門,還開啟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人民對蔚藍海洋的求知之門,充分展示了廈大海洋師生的社會擔當。
在后續的提問環節中,針對同學們提出的科研人員日常工作、專業方向選擇等問題,游偉偉教授結合自身的經歷和感受,一一耐心地為同學們答疑解惑,同時也建議各位同學,多聽多學多問,才能做出更好的選擇。現場師生積極互動,氣氛十分熱烈。
這次講座,讓同學們明白了海洋水產具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和意義,但仍有問題亟待解決;也激發了大家為海洋科學的傳播與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的興趣和信心!